首页 > > 49

香港應以台灣為鑒

2016-06-09
来源:香港商报

   周八駿

 
  臺灣再次發生政黨輪替執政,民進黨蔡英文取代國民黨馬英九在5月20日出任臺灣地區領導人,至今不過20天,卻在內外政策上展示了明顯調整。
 
  蔡政權顛覆前任政策
 
  5月21日,民進黨主政的「行政院」上任翌日,就簽署公文撤銷國民黨主政的前任對「太陽花運動」中126名學生沖擊「行政院」的告訴,理由是國民黨將一件具「正當性」的政治事件當作刑事案件來處理。民進黨此舉,開了公然破壞臺灣治法的先例。此例一開,今后,只要為了所謂具政治正當性的訴求而違法,就可以「網開一面」。
 
  緊接著,民進黨又放棄國民黨在沖之鳥礁法律地位問題上的明確立場。國民黨一向主張,沖之鳥是「礁」而非「島」,日本不能將沖之鳥由「礁」改為「島」而申索200海里經濟海域。民進黨的「行政院」發言人卻在5月23日稱:對於沖之鳥礁(日本稱沖之鳥島)是「礁」還是「島」「不采取法律上的特定立場」。盡管民進黨當局還維持國民黨當局在今年5月開始派船為臺灣漁民在沖之鳥礁附近公海捕魚所采取的護漁行動,卻宣布7月底前將成立「臺日海洋熱線」展開對話。民進黨在沖之鳥問題上向日本拋「媚眼」,是其欲依靠美日而對付大陸的第一步。
 
  再過3天,5月27日,民進黨控制的臺灣「立法院」開始審理民進黨「立法委員」蔡易余等人提出的關於《赦免法》第三條的修正案,旨在為「特赦」民進黨的陳水扁制造法律依據。一旦陳水扁獲得「特赦」,意味著馬英九為代表的國民黨8年執政就將被顛覆殆盡。
 
  在對待兩岸關系上,蔡英文企圖以不承認「九二共識」而強調所謂「既有政治基礎」來暫時含混過關。在5月20日的就職演說中,她稱:「既有政治基礎,包含幾個關鍵元素,第一,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這是歷史事實;第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第三,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第四,臺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然而,在接下來的其他講話中,蔡英文多次稱「中華民國臺灣」。今后,只要島內所謂「民意」條件成熟,她是可以重新舉起「一中一臺」或「兩國論」的魂幡。
 
  香港絕非臺灣
 
  短短20天,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忙忙碌碌,不能不令人憂慮臺灣未來幾年的前路。然而,5月28日,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袁彌昌在《明報》「觀點」版發表《今日臺灣明日香港》,居然稱:蔡英文在就職演說提出的主張「不就跟香港的中間路線如出一轍嗎?」「讓我們看到一種新的精神、新的作風、新的過程——要解決問題須先承認自己處境的困難:『眼前的種種難關,需要我們誠實面對,需要我們共同承擔。』要人們誠實面對之后,才有共同承擔的可能。筆者是在這前提下,深切寄望臺灣的轉變能對香港的未來發展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繼而為港臺兩地帶來更多良性互動。這也是本篇中『今日臺灣明日香港』的意思。」
 
  作為一名學者,袁彌昌有充分表達意見的自由,未必需要提出來商榷。問題是,他認為蔡英文的主張是跟「香港的中間路線如出一轍」,關乎香港政治何去何從,就有了公開討論的意義。
 
  首先,「香港的中間路線」究竟是什麼?難道僅僅是承認香港的困難并誠實面對、共同承擔?無論傳統反對派政治團體還是冒起於「占中」的本土激進分離勢力,無論反對派還是建制派,無論政治上左顧右盼的建制派政治團體還是愛國愛港中堅力量,都承認香港面對困難,卻無法共同承擔,試問:以探索「中間路線」自況的若干團體有哪一個具備了讓不同政治立場和觀點的人們「共同承擔」的力量和方法?
 
  臺灣有識之士已從蔡英文執政不足半月的表現得出一個重要推斷:這將是一個麻煩不斷的政府。香港標榜政治中間路線者期望「臺灣的轉變能對香港的未來發展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繼而為港臺兩地帶來更多良性互動」,稱「今日臺灣」為「明日香港」,不免給人以頭腳顛倒之感。事實是,香港必須以臺灣為鑒。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