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自去年8月以來,中國央行已用了近5000億美元外匯儲備以支撐人民幣匯率——盡管有批評意見認為中國央行該舉措背棄了讓市場力量在更大程度上決定匯率的承諾。
與中國央行關系密切的人士表示,這一干預行為盡管代價巨大,但對于維護經濟信心和阻止人民幣無序貶值是必要的。無序貶值可能會產生遠超人民幣本身的漣漪效應。
去年8月,中國央行改變了設定每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方式,震驚全球市場。自那以來,據英國《金融時報》基于官方數據的估計,中國央行已花掉了大約473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在中國央行這一改革之后,對中國可能允許或積極鼓勵人民幣大幅貶值的擔憂,引發了一輪人民幣拋售潮。
一名央行官員表示:“不論對全球還是中國國內來說,信心都是最重要的因素。用外儲干預的代價很高,但這一政策的價值不能只用數字來衡量。信心一旦喪失就很難恢復。屆時會發生很多糟糕的事情。”
按照分析師的說法,中國央行官員事先知道改變人民幣中間價設定方式可能釋放被抑制的人民幣貶值壓力,不過他們低估了市場反應的激烈程度。
這一原本預期會導致匯率下調5%的舉措,很快就演變成了在幾天內引發10%到20%匯率下挫的威脅。這種不受控制的貶值,可能會刺激投資者競相拋售人民幣資產,從而削弱整體金融體系。
今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戴維?利普頓(David Lipton)將在北京發布IMF有關中國的年度金融穩定性報告。屆時,除了其他金融風險,該機構還可能提到匯率波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