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15日報道,政府動用行政手段來調控房價的做法可能為不斷壯大的“有房族”帶來切膚之痛。上海居民易淼聞有切身體會。在上海3月份對非上海戶籍居民實行限購令后,易淼聞不得不把正在出售的公寓降價至少8%,因為有兩個潛在買家因新規而退出。
“我需要兩個月內準備好錢,以便為剛買的一套更大的公寓付款”,這位42歲的工程師說。“買家發現我的這個軟肋,然后要求降價”,他最后以531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賣掉了自己的公寓。
報道稱,政府過去18個月加大了在房地產市場的干預力度,先是刺激較小城市的需求,最近又開始在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為購買熱潮降溫。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新建住宅銷售額創下今年最慢增速,樓市調控政策收緊是原因之一。
報道稱,行政手段的一個意外后果就是往往會引發住房市場出現投機行為,因為買賣雙方試圖預判政府的下一個舉措。具體表現為,買家從網上融資平臺借款來支付首付款,或者假離婚來繞過限購規定。開發商也并非絕緣于高風險行為,有時土地拍賣競爭過于激烈,主管部門不得不叫停。
東方證券駐上海分析師竺勁表示,政策調整不僅頻繁,而且更為系統化;迫使開發商和買家要么采取激進的行動,要么被淘汰出局。供需動態互動變得更為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