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中监管机构统一步调应对债务问题

2016-06-23
来源:FT中文网

  

  藍橡資本英國(NSBO)北京辦事處負責人 吉列姆.科林斯沃思.漢密爾頓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去年夏季中國股市暴跌逾30%時,中國的監管者跳起來就采取行動。遺憾的是,當中國政府急于要控制住股市時,這一跳并不是多么優美,步伐也不整齊,而更像是《三個臭皮匠》(Three Stooges)里的一幕肢體喜劇表演。監管層行動非但不協調,有時還互相矛盾。
 
  這種不和諧是由兩個因素造成的:部門之間缺乏進行切實有效溝通的意愿;各方都希望在救市不成功的情況下避免承擔責任。
 
  中國監管機構彼此之間的議程可能并不一致。將更多的銀行和保險資金投入當時正在崩潰的股市,銀行和保險監管機構就要擔風險,結果可能使得它們所監管的行業陷入自己無法收拾的亂局。
 
  中國政壇上的晉升往往是一場零和游戲,這反過來促使官員們看重競爭甚于合作。監管機構的部級官員們爭奪高層職務,謀求獲得對主要經濟集團的領導控制權。在私底下,有一種看法是,假如過多參與救市行動,那么一旦救市失敗,你領導的部門就要負責任。這是一種葬送前程的做法,除非上頭命令,沒有官員會主動這么做。
 
  今年,隨著中國債務問題變得愈發嚴峻,中國監管機構終于改弦易轍:各部門齊心協力找出問題所在、處置當前壞賬并控制審慎風險。不再是“三個臭皮匠”了。
 
  當前中國債務所帶來的挑戰就猶如在一團明火旁邊堆積起一大堆干樹葉,非常危險。傳統的不良貸款持續增加,同時不透明、面向散戶的結構性產品違約危及金融系統的穩定。
 
  最糟糕的局面將是結構性產品違約達到一定數量,從而導致流動性干涸,銀行壞賬增加。這進而將在不良貸款、互相關聯的理財產品以及短期融資工具等領域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不過這一次中國監管機構采取了前瞻性做法,正在協同行動解決問題。數月來官方發布了至少25項政策以解決上述兩個方面的問題:清除干樹葉和踩滅明火。
 
  在清除干樹葉方面,監管機構推行了全國性的債轉股計劃,頒布新規以推動企業債務重組,增強銀行不良貸款透明度,并禁止債務負擔沉重的地方政府發新債。
 
  所有這些政策都是央行(PBoC)、銀監會(CBRC)和財政部聯合實施的。銀監會和保監會(CIRC)還聯合對短期融資工具加以限制。
 
  在撲滅明火方面,監管機構采取聯合措施消除各個行業中的系統性風險。銀監會發布了一份要求券商采取更嚴格風險管理工具的計劃草案,對私募債券發行實施更嚴格的承銷辦法,并加強了遏制各資產領域投機活動的措施。
 
  銀監會暫停了一大批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同時要求銀行評估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信用風險。保監會則禁止保險公司與高風險的非銀行線上融資平臺開展業務,并叫停保險公司開展幫助銀行將債務轉移到表外這種不太合規的操作。
 
  如果沒有來自中央的嚴格管束,是不會出現這種水平的監管協調的。這可能意味著有一個中央政府指導員在掌管戰略。
 
  《人民日報》(People’s Daily)最近一篇概談中國經濟中危險信號的“權威人士”訪談為這種推理提供了支持。這篇文章中的一個主要觀點是在識別經濟中大量杠桿的同時有必要控制債務。目前監管機構在這兩個目標上都已經在采取措施。
 
  上面說到的中央指導員與這篇訪談中匿名的“權威人士”有可能是同一個人,而且很可能是習近平的某一個心腹顧問。
 
  我們推測此人是習近平最高經濟顧問之一劉鶴。劉是中國政治體系中的一名資深技術官員,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就倡導市場化的政策。期待他步步高升:他承擔的責任越大,市場化改革就越有可能戰勝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團,這些集團樂于保持不可持續的現狀。
 
  本文作者是藍橡資本英國(NSBO)北京辦事處負責人,該辦事處是一個中國政策研究機構。本文僅代表他個人,不代表NSBO觀點。
 
  譯者/梁艷裳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