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旗下金融時報刊文稱,盡管在中高水平的經濟增速的支持下,人民幣不具有長期貶值基礎,但是隨著改革推進,人民幣匯率雙邊波幅增加在所難免。與其擔心改革的風險而畏手畏腳,不如制定妥善的風險應對預案。
6月15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6001元,跌破6.60大關,較前一日中間價下調210點。時隔5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再度跌至6.60水平。當日,在岸人民幣一度跌至6.6045元,創2011年1月來新低。
報道稱,這種波動自然會引發市場的警惕之心。無論是密切參與國際貿易往來、受匯兌風險影響較大的企業家,還是留學生,甚至熱衷于海外購物的普通消費者,對匯率的較快變化都心存憂慮。
而決策層對堅持開放政策、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決心十分堅定。從近幾年來的實際行動不難看出,央行不斷放松人民幣匯率管制,放寬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而隨著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開始使用和持有人民幣,參與人民幣匯率市場博弈的供求方日漸增多,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更加靈活漸成必然。
但是,在邁向資本賬戶開放的同時期待匯率、利率相對穩定,同時保證國內經濟在新常態下平穩健康發展,多個政策目標相互平衡絕非易事。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和市場參與者正確、全面、妥善地衡量問題。
報道稱,在美國加息預期不改的背景下,逐步放開資本項目管制的確可能讓部分資本選擇離開,但這并不是一種恐慌性逃離,這是經濟客觀規律使然。
報道還稱,匯率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市場應對也需要過程。培育成熟、完善的市場,穩定的宏觀調控政策和妥善把握窗口期都是關鍵要素。而正確、全面看待改革,不否認風險,并積極做好風險管理和應對預案,是達成共識、深化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
以下是文章全文:
近日,人民幣匯率再成關注焦點。6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6001,跌破6.6大關,較前一交易日下跌210個基點。時隔5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再度跌至6.6水平。不過,次日反轉勢頭明顯,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大幅上調262個基點,報6.5739,創3個多月來的最大升幅。
這種波動自然會引發市場的警惕之心。無論是密切參與國際貿易往來、受匯兌風險影響較大的企業家,還是留學生,甚至熱衷于海外購物的普通消費者,對匯率的較快變化都心存憂慮。
由匯率波動引發熱議并非首次。去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人民幣匯率一度出現波動,就曾讓一些市場參與者感到措手不及。事實上,匯改至今,國內外均出現過對資本外流、匯率持續動蕩以及人民幣可能會持續貶值的擔憂之聲。甚至有不少專家和學者提議,加強資本管制,直至壓力減輕。
對此,決策層態度十分明確。央行強調始終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央行行長周小川此前曾表示,在繼續大力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同時,強化風險防控,打擊違法行為,但所有正常用匯都是有保證的、自由的。6月16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出席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園儀式的致辭中強調,中國將有序推進金融、旅游等服務業領域對外開放。
由此可見,決策層對堅持開放政策、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決心十分堅定。從近幾年來的實際行動不難看出,央行不斷放松人民幣匯率管制,放寬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而隨著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開始使用和持有人民幣,參與人民幣匯率市場博弈的供求方日漸增多,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更加靈活漸成必然。
不過,在邁向資本賬戶開放的同時期待匯率、利率相對穩定,同時保證國內經濟在新常態下平穩健康發展,多個政策目標相互平衡絕非易事。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和市場參與者正確、全面、妥善地衡量問題。
首先,正確認識一定程度上的資本流動。
應當承認,外匯儲備的邊際變化的確值得市場各方關注,但不能過度解讀。客觀來講,資本流動具有雙向性,一個成熟的市場能清醒認識資本流入的好處,就必須正確認識資本流出的合理性,而不能過度敏感。在美元加息預期不改的背景下,逐步放開資本項目管制的確可能讓部分資本選擇離開,但這并不是一種恐慌性逃離,這是經濟客觀規律使然。
其次,全面評估匯率市場化改革與資本項目可兌換。
匯率市場化改革不僅僅是匯率問題,也是國內一系列金融改革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開放資本賬戶、加大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對國內金融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望成為一系列金融改革的催化劑。
進一步的開放會激發改革動力,提高金融效率。這種以開放倒逼改革已有先例。例如,此前我國引入外資銀行,旨在其更豐富的金融產品、更優質的金融服務、更先進的管理理念、更多元的投資選擇對國內銀行業形成刺激,以此推動國內銀行業從過度依賴存貸利差“躺著賺錢”轉型升級。
而提升外匯的資產配置效率正是改革的新要求之一。盡管我國一直是外匯儲備大國,但我國資產端與負債端的收益率和成本并不匹配。如何通過改革和開放進一步提高中國對外資產的收益率,降低對外負債成本,有效利用外部杠桿發展經濟是當務之急。
再次,妥善管理可能的匯率波動風險。
風險總是客觀存在。盡管在中高水平的經濟增速的支持下,人民幣不具有長期貶值基礎,但是,隨著改革的推進,人民幣匯率雙邊波幅增加在所難免。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盡量避免的不是波動本身,而是其可能帶來的傷害。因此,與其擔心改革的風險而畏手畏腳,不如制定妥善的風險應對預案。
國內市場并不缺少外匯風險管理工具。從政策制定者的角度而言,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風險管理工具和制度設計;從企業角度而言,要告別投機等賭徒思維,不要把重心放在投機性套利上,而應通過套期保值降低匯率波動風險,例如,結合自己的業務特點,通過外匯遠期、交叉貨幣掉期等常規衍生產品避險,或調整業務模式,實現外匯對沖。
匯率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市場應對也需要過程。培育成熟、完善的市場,穩定的宏觀調控政策和妥善把握窗口期都是關鍵要素。而正確、全面看待改革,不否認風險,并積極做好風險管理和應對預案,是達成共識、深化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