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安生
自2014年人民幣出現貶值跡象以來,人民幣匯率波動情形逐年顯著起來,2016年以來的表現則更加明顯,從年初至今中間價貶值幅度超過2.5%,但一籃子的人民幣匯率指數基本保持穩定。進入6月份,英國脫離歐盟事件擾動全球外匯市場,最終美元受到追捧,包括人民幣匯率在內的非美貨幣短期承壓,資料顯示,從6月23日起,內地央行開始連續多次調低中間價,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貶去1300多點。總結過去一年,人民幣對日圓的貶值幅度最高,達27.54%,對歐元、美元分別貶值9.58%和7.79%,主要貨幣中,人民幣僅對英鎊較去年升值8.68%。而從2014年人民幣匯價6.04算起,如今人民幣已經貶值到了6.69,貶值幅度超過10%。
市場漸習慣人幣雙向波動
人民幣為何會在近兩年時間里形成這樣一個明顯的貶值周期?從長遠來看,由於在2005年至2013年的這段時間里人民幣幾乎保持著單邊升值的態勢,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達到近40%,因此,出現10%左右的回調也是十分正常的。眾所周知,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從之前的10%以上已經放緩至2015年的6.9%,今年上半年進一步放緩至6.7%,顯然,人民幣的強勁升值過程也應該隨著經濟步伐的調整而調整,適當回調乃經濟增長形勢之需要。也正是出於經濟增長的內在需要,人們看到,人民銀行不斷作出調低中間價的舉動,這完全是一種主動適應形勢變化的順勢而為之舉。而英國脫歐公投導致美元強勢,恰恰又給人民幣釋放貶值壓力提供了契機。
值得人們注意的是,此輪人民幣貶值跌浪雖然幅度較大,但與以往的情況有很大不同,即金融管理層對人民幣貶值表現得十分淡定,盡管仍有不少國際機構預測人民幣將可能跌至7算,但已經沒有像2015年那樣,甚至國家領導人需要出面為人民幣保駕護航。
對此現象可以這樣解讀:自2014年以來,人民幣的雙向波動已經持續了二年多時間,市場逐漸習慣了人民幣的雙向波動,完全不象以前那樣,對人民幣的貶值會出現過敏性反應,有鑒於此,官方的任何解釋已經完全沒有必要。之前,離岸人民幣市場國際炒家多次狙擊人民幣匯率,遭到海外中資金融機構的迎頭痛擊,這也令國際炒家不敢輕易推高或阻擊人民幣匯率,只要人民幣順應經濟增長需要並遵循市場規律,升值貶值交替呈現常態後,就讓市場去評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