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加息風險加大 減息更甚!

2016-08-06
来源:香港商报

    前段時間,市場對美國加息憂心忡忡,但自5月非農業新增職位突然銳減至3.8萬份(原本約20萬份),加上6月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后,相關加息陰霾可謂烟消雲散,一般質疑美聯儲今年內仍會否上調息率。然而,值得留意的是,雖然日、英、歐等地的央行,近來相繼或遲早都要實行再寬松措施,意味環球低息環境又會延續更長時間,不過,這對市場來說未必完全利好,因為所潜藏的風險或恐愈來愈大,甚至已經逐漸浮現出來。

  衰退通縮恐成新常態

  這個風險,就是衰退兼通縮的經濟蕭條。過去,減息措施往往能夠產生刺激作用,不單金融市場會為之一振,由經濟增長到通脹等皆勢相應上升。可是,隨着利率已經低無可低,寬松幣策的提振效果非但愈來愈小,例如負利率政策更加適得其反,銀行放貸意欲不增反減,先后采取了負利率政策的日、歐銀行便已叫苦連天,經營百上加斤,以至可能須要新一輪的救助行動。更可怕的情况,乃央行陷入無子彈可用之窘,任何再寬松措施均無法帶來任何正面作用,最終只能坐視經濟增長及通脹繼續向下,即使跌入衰退及通縮都無能為力,而這正正可能成為一種新常態。

  印鈔無效央行無能為力

  非常不幸,日本正正面臨上述困境,恐怕再次跌入新的「迷失十年」。數據顯示,日本首季GDP增幅便降至只有0.1%,距離衰退僅僅一步之遙,至於CPI更加下跌0.4%,乃是連續4個月錄得通縮了。有見及此,日央行早前便再次擴大了寬松幣策,藉以配合安倍政府擴大財策,但是,市場不單對此不以為然,日圓匯價且還不跌反升——或許不是日央行不願重錘出擊,致令市場大失所望,而可能是日央行也非常質疑,即使不顧一切地直升機撒錢,對於刺激經濟和物價其實又有多大作用?所以,央行實在「非不為也,實不能也」,當中不是指「不能」加碼寬松,而是尽管加碼寬松也「不能」刺激經濟。畢竟,日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早就暴漲至逾440萬億日圓,即相當於GDP的80%左右,自2015年急增了約60%,風險系數已非常之高。比較而言,由於逐步退出量寬措施,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則減少了1%,相當於GDP的四分之一。

  至於歐洲方面,情况雖較日本為佳,首季GDP增長有1.7%,但根本上也好不了多少,最大問題乃通脹一直低位徘徊,最新CPI便只得0.1%,意味歐央行擴大寬松措施恐怕難以避免,尤其考慮到英國脫歐所帶來的冲擊。不過,歐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雖跟美國一樣相當於GDP的四分之一,但過去一年多實也暴增了50%;這正正顯示出,相關寬松措施對於提振通脹可謂收效甚微,無論如何加大印鈔也恍如泥牛入海一般。

  的確,發展到今日田地,任何寬松幣策都再非靈丹妙藥,是故最近各地央行都不願出手,一大考慮可能是擔心,措施帶來的反效果可能比正面作用更加大。什麼反效果?除了上文提到對銀行的負面影響之外,舉其大者莫如進一步增加資產泡沫風險。

  加息負擔增更怕失去收入 

  即如香港,受惠全球游資涌入,樓價早就高不可攀——所謂高不可攀,正是收入增長追不上資產價格的增長,亦即《21世紀資本論》所說現象。加息的話,當然會進一步加重供樓負擔,需求減少也自然導致樓價下跌,而倘若出現斷供浪潮更會觸發樓價急挫。然而,在減息無效化的發展下,減息后資金仍恐繼續流入樓市,不過整體經濟卻未見受惠,結果就是進一步加劇收入增長追不上資產價格增長的問題。事實上,香港經濟增長和通脹已見下行壓力,而樓價則依然居高不下(近期甚至稍稍回升),無論如何都絕非一個健康現象。加息會導致本地供樓開支增加,當然不利樓市;但倘外圍經濟在不斷減息下仍疲不能興,當最后本地失業率也隨之上升,所帶來的問題就是失去收入無法供樓了,則無疑更加大大不利樓市。

  經濟ABC有言,加息其實反映經濟向好,減息其實反映經濟變差,即是說減息并非好事。而到今日狀况,減息且還無助刺激經濟與通脹,而只會進一步吹大資產泡沫。所以,結論就是,加息風險雖大,惟減息風險恐怕更大呢!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