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深度观察】泛珠目标:瞄准国家顶级发展战略

2016-08-29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黄裕勇报道: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迎来了新一轮启动实施的关键节点,将泛珠合作置於国家发展大局当中,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是全面提升泛珠区域合作水平,实现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泛的合作的未来所在。不过,在着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看来,上升为国家战略只是泛珠合作很重要的新起点,今后目标应瞄准推动泛珠合作成为国家的顶级发展战略。

  泛珠合作四大战略机遇

  提升泛珠区域合作水平,目前面临着四大战略机遇:「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对泛珠合作提出新的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已成为社会的主旋律,泛珠合作有了新的内涵;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为泛珠区域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会;今年3月国务院出台的《关於深化泛珠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使泛珠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国务院《关於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对新一轮泛珠区域合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将泛珠建成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核心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区域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区等5个战略定位。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认为,这是泛珠合作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进一步深化合作指明了方向,必将推动「9+2」合作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范围发展。

  环保民生成重点领域

  泛珠合作,以产业、基建、产业园、合作机制为起点,伴随着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环保、民生等国家目前发展战略的相关内容进入为泛珠合作中,泛珠合作呈现出由点到面,走向全面深化阶段。

  在本次大会上,广东省长朱小丹首次提议泛珠应共同加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治理和修复,并表达了广东愿与泛珠各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衔接,建立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和治理的机制,真正构建起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合作愿望。

  何立峰则站在国家部委的层面,对泛珠环保合作提出了建议,他认为,泛珠三角区域应当继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路径,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积极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探索建立生态补偿试点,让区域内不同地区共享绿色发展成果,共筑区域生态屏障。

  泛珠合作最终目标是要惠及民生,为此,在本届泛珠大会上,泛珠各合作方也将民生合作方向列为重要的合作内容。朱小丹就建议泛珠各方把民生社会事业合作摆上重要位置,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攻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特别是促进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合作共享,让泛珠区域人民群众增强获得感,共享发展成果。

  「泛珠民生合作将有益於增进更加宜居宜业的幸福泛珠」,何立峰表示,泛珠各方应从服务均等化、扶贫、教育共享、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和社保关系跨省区顺畅转移接续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

  打造2025转型示范区

  产业是泛珠合作的起点和重大成果,过往泛珠达成的4.3万亿合作项目中,绝大多数为产业合作项目,在本次泛珠大会上,泛珠产业合作也有了更高的目标: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熊有伦提出,作为中国制造的典型代表,泛珠三角区域制造业应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先锋和主力军。

  汪同三对此表示认同,国务院要求泛珠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也是泛珠区域目前发展的重点所在。

  在泛珠地区发展先进制造业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则提出,政府在创新资源使用与配置中要做到统筹规划。因为在技术创新成本高企的当下,政府应在企业间穿针引线、搭桥铺路,帮助企业技术研发时更好地运用创新成果、配置资源。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则将泛珠制造业未来发展,定格在「智能制造」。他表示,这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利器和重要手段,将从产品的创新、制造过程的创新以及生产模式的创新3个方面对制造业产生深刻影响。

  对泛珠区域的企业来说,在制造迈向「智造」的同时,也要实现从速度到质量、从产品到品牌的转变。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就认为,除了技术层面的创新,企业还要做到商业模式、品牌和文化的创新。

  2030年高铁近2万公里

  对於横跨中国东、中、西部的泛珠区域而言,跨区域基建的互联互通仍是泛珠合作的基础性工程,将有助於增强泛珠区域的发展支撑能力。

  武广、厦深、贵广、南广高铁已经成为泛珠的协同合作、经济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器,但这显然仍然不够。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林仲洪说,未来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里,铁路应该做出更大的贡献。

  林仲洪透露,到2020年,泛珠区域内高速铁路里程将达到1万公里,到2030年,将达到1.98万公里。届时,泛珠将建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以省会城市为重点,覆盖周边城市、连接区域内主要城市群和其他50万人口大型城市的现代高速铁路网。相邻的大中城市形成1个到4个小时的交通圈,城市群内实现半小时到2小时可达。

  高铁网络的建成,无疑将使泛珠合作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更好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能力,泛珠合作都需要利用好高铁的发展机遇,推动产业经济带升级。

  在协调发展中拓宽空间

  泛珠三角区域内既有像粤港澳这样的发达区域,也有很多欠发达的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协同发展」泛珠合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此举将带动整个区域共同发展,同时拓展和扩大发展空间。

  汪同三则认为,泛珠合作要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对於泛珠机制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上升为国家战略正是泛珠合作很重要的新起点。」汪同三建议,争取到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时候,能够推动泛珠合作成为国家的顶级发展战略,跟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站在同一个层次上。因为,相较於「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泛珠区域占中国1/5国土、1/3人口、1/3GDP,确实需要一个综合、战略、可持续的战略发展。

  泛珠合作期待创新思维

  泛珠区域合作走过了12年,也因其丰硕的成果,受到国家层面的认同,泛珠「9+2」要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走入合作深水区,则期待注入创新思维,破解合作难题。

  主次分明尚待破题

  在泛珠合作上,谁是龙头,以发挥带动作用也有待明确。因为在区域合作中,产业层次决定产业梯度的转移,在区域的整体合作上,主次分明才有参与的动力。在泛珠合作进程中,广东是发起者和重要的推进者,也是区域内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但在泛珠合作中,区域行政级别上的平行关系,广东是否能扮演龙头角色,带领泛珠合作走向未来,则仍未有定论。如果缺乏国家层面的统筹和确定,领头羊谁属,并制定出相关的利润共享原则,无疑将使泛珠合作成效大打折扣。

  放在粤港澳大湾区,同样如此,在此次泛珠大会上,粤港澳湾区受到政界、企业及学界的高度关注,被普遍认为对泛珠合作的核心,对泛珠区域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比对纽约、东京等世界级的湾区经济,粤港澳大湾区虽然已经拥有叫板的实力,但是仍存在制肘,如何跨越不同的制度,解决一体化难题,是摆在粤港澳及泛珠合作各方面前的难题有待破解。

  粤港澳湾区谁是龙头是谁,粤港澳三方谁起主导作用,又亦或哪个大城市扮演湾区引领者,将有助於带动粤港澳湾区的规划出台和项目的落实。

  合作停留较低层次

  泛珠合作12年期间,虽然达成2万多合作项目,投资超4.3万亿,但却主要局限於产业合作项目,企业投资行为,在区域合作进程中,这样的合作显然仍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和水平,与当今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要求相去甚远。

  所幸在本届泛珠大会上,共同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环保、民生合作成为重要内容。但在区域合作中,仍有许多空白点,存在不少难以跨越的障碍,这仍有待泛珠参与各方努力推进。

  在泛珠的合作区域上,也存在紧密不一的现状,泛珠11个参与方,合作仍以双边为主,以粤港澳为核心,广东周边展开,如粤港、粤澳、粤桂、粤闽等有限的合作。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湛江-北海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闽粤经济合作区等有限的跨区域合作项目,仍未能在泛珠更多区域实现。如何推动更多的区域合作在泛珠区域内实现,将是泛珠未来生命力的所在。

  在本次泛珠大会上,主题论坛分论坛邀请了不少的专家学者共商泛珠发展大计,然而他们仅来自中央层面、粤、港、澳,甚至新加坡,却未见来自泛珠其他省份的专家学者,欠缺了来自泛珠其他省份的学者声音和诉求,这也是泛珠合作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也许正如汪同三所言,泛珠合作的未来,仍有待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对於泛珠机制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黄裕勇泛珠大会硕果累累自2004年泛珠区域合作开展以来,前十届泛珠经贸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2万个,总金额超过4.3万亿元人民币。8月25日,在第十一届泛珠大会上,泛珠各方挑选了9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现场签约,金额超千亿。

  9个签约项目分别为:

●德阿产业园管委会与广东威华股份公司合作的「新建氯化锂项目」,签下5.93亿元大单;

●红谷滩新区与广东联泰集团合作的「九龙湖市政基础设施项目」;

●仓山区政府与澳门南光集团的「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

●新港区与香港新恒基集团合作的「平行进口汽车交易中心」;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与中国力源控股合作的「两广金融产业集聚区」;

●澳门展览协会与泛珠三角城市会展联盟合作的「共同打造绿色会展都市合作协议」,泛珠三角城市会展联盟含有34个城市会展协会;

●创业村科技园与广东四海融通投资公司合作的「创业村中小企业融资平台项目」,协议投资2亿元;

●广东温氏集团与黎平县政府合作的「一体化养殖项目」,黎平县成功揽获5亿元投资大单;

●昆明市政府与碧桂园集团合作的「城市更新改造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展望泛珠:

  强化港澳超级联系人功能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卢伟报道:在第十一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上,「9+2」各方政府代表团、专家学者、企业高管齐聚广州,共谋泛珠区域发展新路。但无论是地区协同发展、自贸区创新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和澳门的角色均被寄予厚望。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认为,作为重要的贸易投资夥伴,港澳地区在泛珠内地9省区对外开放合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则表示,在「十三五」规划中,泛珠更多的还是和港澳的发展相联系的,这是泛珠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不应该是全部,肯定还有彼此之外其他重要的内容。

  政策为港澳量身定做

  据统计,2015年泛珠内地9省区与港澳的货物贸易达到了2545亿美元,占内地与港澳货物贸易总额的73%,到今年6月,泛珠内地9省区累计吸收的港澳实际投资达到2700亿美元,占到内地累计吸收港澳实际投资的1/3以上。泛珠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的示范标杆。

  正式挂牌的广东自贸区的战略地位就是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入合作的示范区。王受文说,商务部通过支持港澳参与自贸试验区建设,促进泛珠区域经济深度合作。广东自贸试验区自去年4月设立以来,有很多的政策措施都是为港澳量身定做的,在金融、贸易、专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这包括在CEPA服务贸易协议中广东自贸区对港澳开放的措施。

  王受文表示,国务院印发《关於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后,「9+2」区域合作深化,影响力和辐射力增强,商务部将继续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对港澳的先行先试。内地目前已经设立的4个自贸试验区中,广东和福建自贸试验区都位於泛珠三角区域内。

  要发挥广东和福建自贸区对泛珠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其进一步改革开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离不开港澳的紧密参与,港澳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深挖「一国两制」经济优势

  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引领作用,对打造区域共赢、开放互动、功能强大、产业协调的泛珠区域经济合作,推动泛珠合作向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范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於泛珠区域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楚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两种制度交汇的最前沿,应在坚持「一国」共性前提下突出「两制」的互补性,在有利於内地和港澳长远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挖掘「一国两制」的经济社会价值,使体制机制创新更有效地促进珠三角区域合作共赢,为泛珠三角建设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战略迈出坚实步伐。因此,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港澳不仅是超级联系人,更是利益共同体。香港规划署统计数据显示,在1999年起,香港与内地的人流急剧增长,区域之间大量的人流和其他商场要素的紧密互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体量和湾区经济、区域发展,以及保持区域的竞争力,提供了动力。

  既是联系人也是领路人

  在技术不断进步和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开放性日益凸显,区域合作的必要性也日益增强。这给泛珠各方的合作,带来两大机遇:一是市场的扩大,二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人员往来方便之后,彼此相互学习的可能性也在增加,从而推动了创新的步伐。

  国务院《指导意见》提出将珠三角区域打造成「中国制造2025」转型示范区和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香港是「一带一路」国际企业引进来,国内企业走出去的交汇点,不仅要发挥超级联系人的角色,还需通过更深入的合作,将其创新优势与内地9省的技术、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共同走出去。

  香港是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与制造业有着紧密联系,有大量可以挖掘的潜力。另外,港澳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也比内地企业有更丰富的经验,他们可以充当一个领路人的角色,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方面,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