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建制守穩地盤 泛民嚴重洗牌

2016-09-06
来源:香港商報

     何子文

  回歸以來戰情最激烈、戰況最複雜的一場立法會選舉終於落下帷幕。這場選舉不但在投票率及投票人數上創下新高,而且更加嚴重改變了香港的政治光譜。盤點兩大陣營的成績,可以歸納為建制守穩地盤,「泛民」嚴重洗牌。

  建制成績值得肯定

  建制派在今屆選舉直選中取得16席,較上屆減少一席,表面看來成績稍微倒退,但也要看到,這次選舉的投票率高達58%,大批年輕選民及「首投族」蜂擁出來投票,根據過去經驗,投票率高對於建制派本為不利。同時,這次選舉的政治氣氛也不利建制派,在選舉期間掀起的種種政治風波,不斷激化市民的不滿。而在投票日前夕多名反對派候選人竟然突然共同棄選,有人更指稱是受到「民主勢力脅逼」而退選,變相協助反對派進行棄保,這種明目張膽的操控選舉行為,不但視法律如無物,更是公然操控選舉,令反對派的票源高度集中,有利選情。當然還有戴耀廷的「雷動計劃」和「港大民研」為反對派進行配票。這些都對建制派選情帶來不利影響。

  盡管面對各種不利環境,建制派在多個選區依然能夠有攻有守,包括在新界西再次成功配票,以較少的總得票取得5席;在九龍東建制派同樣成功保住手上3席。至於在港島亦能與反對派打成3對3 的均勢;九龍西則成功保住兩席。如果說成績最令人失望的可說是新界東,只能取得3席。但考慮到新界東是傳統反對派的票倉,不論傳統反對派及激進派在新界東都大有市場。在政治氣氛熾熱之下,建制派未能突圍也是非戰之罪。

  綜合而言,建制派在地區直選成績不過不失,如果將外圍的不利政治因素計算在內,建制派可說是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始終在現時的政治氣氛之下,在本土派冒起之時,建制派大體上保住了原有議席,反映在選舉上團結協作,排陣部署得當,在配票工作上做得更成熟,在選戰工程、文宣等方面也不斷進步,這些成績都值得肯定。

  傳統泛民受本土沖擊

  建制派穩守地盤,但「泛民」卻出現歷來最大規模的嚴重洗牌。事實上,如果從基本盤分析,建制派與反對派大約45對55的基本盤,並沒有出現大幅改變。相反,反對派的內部卻出現了嚴重洗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本土派的冒起。「青年新政」遊蕙禎、梁頌恒;「熱普城」鄭松泰;「香港眾志」羅冠聰;劉小麗5人,都以「政治素人」的身份成功晉身議會,以議席及得票計,本土派已經成為建制派與反對派以外的「第三勢力」,變成了香港政壇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

  二是本土派擺明車馬與傳統反對派劃清界線,甚至互相視作敵人,本土派的冒起,首當其沖的是傳統反對派及反對派政客。事實上,本土派的得票主要來自反對派,其所得,正正就是反對派所失,所以在5名本土派候選人成功當選之時,多名傳統反對派政客如李卓人、馮檢基、范國威、何秀蘭都相繼落敗,民協、新民主同盟更瀕臨「亡黨」邊緣。當中主要原因,正是本土派利用反對派支持者求變之心,大量吸納其選票,最終將傳統反對派政客取而代之。

  可以預期,隨著香港政局初步形成「三分天下」之局,香港政治矛盾進一步惡化,一方面表現為政治對立更加激化,對抗走向更加激進極端,另一方面表現為解決香港政治基本矛盾的任務更複雜更困難,立法會的內耗將會更加激烈,政府施政將更加困難。令人憂慮的是,隨著本土派勢力在立法會成為一股新力量,可能會推動「港獨」組織的影響範圍和力量的螺旋式上升,包括利用立法會議員的身份及立法會資源,加強推動「港獨」的力量,這對於香港政局的穩定並沒有好處。

  這場選舉對香港政局的影響絕不只是誰多了誰少了議席,而是香港政治光譜出現轉變,激進本土勢力有擴張之勢,政治對立將愈演愈烈,再加上標榜中間路線的政黨或候選人基本上全軍覆沒,是否意味香港政治兩極對立問題愈益加劇?值得留意。同時,在投票日前夕出現的棄保,人為幹預選舉,有否觸犯選舉法例?都值得社會各界繼續跟進。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