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民主選舉中的不由民主

2016-09-12
来源: 香港商報

  童以芙

  民主選舉本是要充分反映民意,選出選民心目中的人,可是,本屆立法會選舉結果卻展示民主選舉中不由民主的一面。選舉結果扭曲民意首先是選票多寡並不完全代表民意。以超區為例,獲得49.1萬票的鄺俊宇榮登票王,卻是民主黨內的後生小輩,在民調中本與周浩鼎爭末席。可是在配票之下,鄺俊宇獲得其他「泛民」候選人過票,竟然以票王的姿態當選,反倒是老資格的塗謹申,要與王國興爭末席。由此可見,選舉的一些外在因素左右了結果,民意反被犧牲。在這樣的情況下,選出來的人選,有可能不是最代表民意,故謂之不由民主。

  另外,本屆地區直選一些高票當選的議員,在民調中本也支持度甚低,據估計,他們高票當選,甚至成為票王,也是出於配票的結果。這樣的結果,可以說是扭曲民意。選舉結果竟不能百分百反映民意,可見是不由民主。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泛民」陣營的「雷動計劃」,他們透過民調掌握候選人的支持率,然後支配選情。對於同爭末席的候選人,工作團隊內部先采取投票方式,決定支持誰,然後向外公布。這樣,工作團隊就左右了選票的分配,誰讓他們受落,誰就有較大機會當選。發展下去,會否出現賄選的情況?候選人或許會考慮討好工作團隊,以爭取選票,這一來,還有什麼公平可言?由少數人支配選舉結果,與最真實的民意有一定的差距,可以說是不由民主。

  趨利避害完善民主

  事實上,選舉制度的設計本身就有其局限,結果自然難以完美。例如地區直選采取比例代表制,強調選舉的比例代表性,無疑照顧了少數派,但是也容易使議會出現少數偏激力量,不得安寧,這又有違大多數人渴望理性議政的心聲,也可說是一種不由民主。

  而每次選舉,總有人感到不滿意。本屆立法會選舉公布結果之際,固然有人為之歡呼,但也有人對於議會加入了一些激進本土派而感到不安,而且有這種感受的人還不在少數,卻是無可奈何。其實,民意多種多樣,怎樣才是切合民意呢?民主選舉,又怎見得能夠滿足民意呢?

  民主選舉縱然是為了實現民意,但受制於制度和各種人為的支配,始終會有違民意。民主民主,何來真真正正的由人民作主呢?

  另一方面,市民無論怎樣投票,最終是希望選出代議士,代表他們的利益,令他們可以安居樂業,過著幸福的生活。然而,要真的管理好香港,讓市民安居樂業,又是否靠代議士間的博弈所能達致?他們的博弈中,摻雜了多少利害得失的較量,有多少受民粹的影響,所作出的決策真能符合市民的最大利益嗎?民主民主,真能以人民為主?  民主制度固然立意良好,但總有其弊端,如何趨利避害,使制度切合民眾的利益,實是煞費思量。而在民主盛行的今天,人們奉民主為核心價值,固然是一時趨勢,但種種弊端也不必成為忌諱,而要切實直面,這樣才有望出現真正合宜的好制度。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