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沒有盲搶地 只見盲抗拒

2016-10-05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人口密度位居世界前列,人地矛盾突出,這已是世人皆知的事實。也正因此,土地問題與社會方方面面緊密相連,利益複雜,極易遭遇不滿、阻力甚至抹黑:橫洲事件因涉城鄉發展、土地保育、棕地建設等而被抹黑為「官商鄉黑」勾結;東涌市中心發展則遭到眾多環保團體的狙擊;欽州街布販因搬遷方案與政府產生爭拗;而最新的傑志中心事件,則因涉及一塊足球訓練場而被質疑「打擊足球事業」。為了港人的安居樂業、不負市民期望,政府四面出擊,辛苦覓地,不惜見縫插針,可歎卻只換來部分人「盲搶地」的評價。

  政府果真是「盲搶地」?事實卻是,香港住屋問題正愈加嚴峻。房委會昨發布數據,預期未來五年的公屋建屋量將大幅減少,只及目標的七成;且由於土地儲備不足,五年之後的居屋供應量更將進一步下跌。對於平均公屋輪候時間已突破4年的港人來說,未來居住條件更加惡化恐難以避免。沒有土地,何來房屋?政府覓地不斷受阻,苦果難道不是港人自己承擔?可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解決香港居屋問題的瓶頸仍是土地缺乏。所以說,港人最應擔憂的,不是「盲搶地」,而是「盲抗拒」。

  對於如今的香港來說,尋找十全十美的拓地方案幾乎沒有可能,任何覓地方案總會損害到部分人的利益。因此,要解決土地房屋的難題,港人需要更多的建設性意見。例如團結香港基金會昨發表研究報告,提出改劃土地、發展棕地、在維港以外選址填海、放寬新發展區密度等措施以增加土地儲備,並建議新建公屋改為「可租可買」,提升公屋的流動性並讓居民分享土地升值的成果。上述意見無論最終能否落實,都為解決住屋問題提供了寶貴創意。反觀有部分人,無論政府如何努力覓地,卻只會換來他們各種各樣的反對甚至抹黑;亦有部分人持「支持起公屋,但勿在我家附近」的「鄰避主義」。如此種種,皆淪為毫無建設性的盲抗拒,為覓地建屋製造了困難。

  事實上,面對住屋問題的積重難返,本屆政府一直在迎難而上。自本屆政府上臺以來,房屋政策就始終被列為重中之重。除了以「雙辣招」有效控制房價外,還推出系列致力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的政策,市場供應增加的成果有目共睹:數據顯示,今年私樓落成量料達1.8萬個單位,2017年亦有望達到1.79萬,創下十幾年來新高。為解決長遠住屋問題,政府還提出十年內提供46萬個公私營住宅單位的宏偉目標。雖然在具體工作中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正如特首梁振英真情告白:「我們做出來的成績,粒粒皆辛苦」。

  土地及房屋問題牽涉複雜,困難重重,說一聲反對很輕鬆,但有所成就卻不易。解決房屋困局,需要更多建設性的主意,需要政府更多的決心與承擔,更需要每位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香港商報評論員 萬青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