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內地限購難穩房價

2016-10-05
来源:香港商報

  子木

  7年前曾經豪言「輕率賣房者將死無葬身之地」的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的金融證券專家謝百三10月2日凌晨在上海新華醫院因鼻咽癌轉移不幸離世。謝教授走了,但他的預言成真了。

  國慶炒房大軍人潮涌動

  國慶長假期間內地到處可以用一個字概括,堵!高速公路成了停車場,景區人山人海,售票窗口前,景點入口處排起一條條長龍。而在一片擁堵浪潮中,內地許多城市的售樓處前也來了個千軍萬馬要過獨木橋,干啥的?搶奪住房啊!

  景點是堵、堵、堵,售樓處前是搶、搶、搶,這就是國慶長假的中國內地基本面貌。

  總有人把中國房價波動與日本相比——從1970年到1990年的20年間,日本房地產從10萬元一套房漲到110萬一套;從1990年到2012年,房價又從110萬跌到20萬。所以最近這十幾年內地樓市價格飆升許多人是不為所動的,因為有日本作前車之鑒,人們仍然期待著那一天,像日本一樣出現房價崩塌的那一天,然后自己從從容容地進場砍大白菜。可惜,再有定力的人也架不住十幾年如一日的房價上漲的煎熬。這十幾年內地幾乎都是跌價,而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房價。

  以深圳為例,某人1998年11萬元買的一套87.5平方米的住房,現在已經是400多萬元了;某女2004年95萬元買的一套140平方米的海景住房,現在是1600萬元了;某公司職員2013年9月買的深圳灣一套114平方米(加上贈送面積有125平方米)用的是560萬元,而現在3年剛剛到,房價就飆升到1500萬元;某小白領2015年11月在深圳灣買的一套小公寓花240萬元,如今已經飆升到400多萬元。

  在現在的中國內地,人們把房產當黃金來儲備,寧可相信金子有一天會跌價,也不會相信房子有一天會跌價。於是,一直隱忍不發的最后行動者上場了,這就是如今中國內地的現實。人們已經不再相信日本的樓市會成為中國樓市的前車之鑒!於是各地售樓處門前人潮涌動。

  謝教授預測股市不如樓市

  謝教授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影響力是鼎盛時期,來深圳巡回作股市分析報告,筆者幾次同臺亮相,其率真之性仍歷歷在目。應該說,那個時代活躍在媒體面前的所謂股評人士現在還活躍的已經不多了,謝教授是個個例。不過,那個時代的股評人士現在看來對股市的評判結果基本上都不靠譜,謝教授也不例外。倒是不少轉戰樓市作房評的還不錯,樓市可比股市好分析多了。

  7年前謝教授就說,中國和日本兩者沒有可比性。中國房地產與上世紀日本有四點不同,首先是人口情況不同。日本人口幾乎不增長,而中國人口現在每年增加640萬;第二個不同是農村城鎮化,日本早就完成了,中國還在進行中;第三個不同,中國貨幣發得實在太快了,這種情況下漲價的都是不可再生的商品;第四,日本沒有「土地財政」而中國有。現在想想,說得對啊!謝教授今年說過,最大錯誤是當時沒借錢買房,現在沒考慮賣房。而這豈止是謝教授的感慨啊,內地人誰不為此而感傷呢?

  雙限有用嗎?

  國慶長假內地還有一道風景線,那就是內地不少城市先后開啟限購限貸的浪潮。

  10月3日起,武漢樓市調控加碼,部分區域實行住房限購限貸措施。即本地人購買第二套房首付50%,購買第三套房限貸;外地人購買首套房首付25%,購買第二套房限貸,購買第三套房限購。

  3日有消息說,濟南有三套房家庭不得再購;合肥暫停向2套房戶籍居民出售新房。

  而在國慶節之前,北京、天津、深圳、杭州、蘇州、南京、濟南、昆山、福州等城紛紛出臺了樓市新政。國慶假期,又有鄭州、成都、無錫、濟南、合肥出臺限購政策。

  應該說,這波雙限潮僅次於3年前那波樓市熱潮,那波熱炒過后全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限購限貸了,但等樓市一冷,這些城市又陸續開禁,最后就差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還堅持雙限了。

  而今,內地城市再次掀起限購限貸熱潮,就是不知道還會不會像上次那樣再次破產。

  現在內地又開始爭論,樓市調控政策有效嗎?能平穩內地樓市的房價嗎?答案是悲觀的。首先,內地房價是受內地各城市土地供應政策左右的,供地少房價自然居高不下,因為拿地的成本高了,房價自然只能是水漲船高。所以不解決住房土地供應的開放問題,房價就難以平抑;二是中國城鎮化步伐在加快,安居樂業是中國人的傳統思想,有了錢國人首先想到的是住大房子,住好房子,這永遠是剛需啊,而且向上發展是沒有止境的,這樣擊鼓傳花之后房價自然節節攀高;三是限購限貸會加劇樓市的火爆,因為雙限會釋放這樣的信號,房子緊俏,只有緊俏才需要雙限。如果不緊俏還需要限制嗎?以前只有四個一線城市在雙限,所以許多地方的房價穩定了幾年。而今雙限遍地開花,造成的是大面積的恐慌,反而推動了搶購的發生。

  最典型的例子,是四個一線城市這些年會因為雙限而房價跌嗎?沒有啊,這就是事實勝於雄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