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郑达伟报道:因应本港新增住户所衍生的长远房屋需求问题,港府昨日发表《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研究建议,就未来土地规模及发展等议题展开为期6个月公众谘询。文件建议,分别发展东大屿都会及新界北区两个策略增长区,料两区合共最多可容纳人口105万。
新策略增长区面积1720公顷
建议文件提到,统计处估计2043年本港人口将达822万。发展局局长陈茂波在记者会上透露,是次规划方案预期可容纳900万人口,相信能为2043年的人口增长提供10%的缓冲空间。他续指,目前本港已发展的土地仅达24%,未来将多管齐下全面整合本港土地供应,包括优化土地使用,如在规划条件许可下,增加发展密度、提升或改划合适的土地、以及探讨更多上盖发展以善用土地等。另外,当局亦会寻找更多新土地,包括探讨在维港以外进行适当规模的填海、物色更多岩洞、地下空间,以及及早规划石矿场、堆填区等。
研究指出,本港目前至远期的新增土地总需求将不少於4800公顷,扣除已落实及规划约3600公顷土地,初步估计仍欠缺1200公顷土地供应,当中200公顷将用以应付「长远房屋策略」10年建屋目标以後的公私营长远房屋土地需求,另300公顷土地作商业楼宇、工业及科学园等经济用途,余下700公顷用作政府、机构或社区、休憩用地和运输设施的发展需要。
拟填海创第三个核心商业区
为弥补土地供应缺口,规划署署长凌嘉勤表示,政府将建议发展两个新策略增长区,冀提供总发展面积达1720公顷土地,作发展用途。在新界北发展区,当局拟在新田/落马洲、文锦渡物流走廊和香园围一带建设新一代新市镇,并在新田和文锦渡发展现代工业,以及在边境附近作营运经济用途,料整个区域占地达720公顷,可容纳25.5万至35万人口,并提供21.5万个职位。
另一策略增长区为东大屿都会,凌嘉勤指文件建议於交椅洲附近水域和喜灵洲避风塘进行填海,开发约1000公顷土地,连系港岛及大屿山,估计可容纳人口数量达40万至70万,提供职位达20万个。他认为,两个策略增长区均重人口与经济活动的规模,相信有助改善现时居所与职位地点分布不平衡的情况,令繁忙时间的出行方向得以逆转。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同时有意将上址打造为继中区及东九龙两个商业核心区後,第三个集中发展金融服务及工商厦支援服务的核心商业区,冀可从中协助商业机构扩充和创业,加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谘询公众意见直至2017年4月
被问到政府会否倾向优先发展新界北区,规划署署长凌嘉勤表示,新界北区的特点是位於北部经济带东端,涵盖现有陆路口岸,邻近高科技企业较聚集的深圳,具区位优势,可发展科学园及高增值产业,但该区涉及迁拆问题。至於东大屿都会,则牵涉填海及具规模的跨海基建投资,两者均存在不同难题,难以评论哪个策略区较易推展。
据了解,是次研究建议文件是基於《香港2030》基础上更新全港发展策略,提供2030年後本港空间规划框架,以及规划、土地发展及基建发展所依循的大方向,有关研究由昨起至明年4月底期间展开公众谘询,预计整项研究将於2018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