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子清在受訪期間即席揮毫寫屈原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他的墨寶雖不賣,但遇上賞字人,卻會大方相贈。
中國書協香港分會主席施子清
習書有法 怡情養性
【香港商報網訊】施子清以其香港企業家、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為人熟知,卻較少人知道他還是一位書法家。這位飽讀詩書、精通文墨的低調儒商,從「一碗清水寫方磚」開始,揮毫六十餘載,為弘揚書法藝術與中華傳統文化,默默作出貢獻。文:張怡菁部分圖片:蔡啟文
素知施子清為人低調,跟這位儒雅商人做訪問的地方,并不是甲級寫字樓林立的中環,而是在筲箕灣一幢商廈。筆者未見其人,先觀其書,辦公室的地面放著他的書法作品,墨跡尚未乾;在倉庫一角,堆滿了他的書作,更有專人負責編輯整理。據工作人員介紹,施老幾乎每日都會習書寫字。
自幼愛好書法
年近八旬的施子清,精神矍鑠,隨和可親,談起書法,滔滔不絕:「學習書法最重要的是興趣。我幼時在福建鄉下度過,無老師亦無字帖,因此并沒有接受過正統的握筆訓練,學習書法全靠自己觀察。那時每家門前都有楹聯,店舖的招牌也多是書法寫就,我就一邊揣摩一邊練習。」后來母親發現他喜歡寫字,就讓他以水為墨,以磚作紙練字。直到小學時有門書法課,他開始認識柳體、顏體、趙體等。時至今日他仍然清晰記得:「以前學校里有位先生寫得一手好行書,每次他寫對聯我就跟著去給他磨墨拉紙。我父親也十分重視教育,每次從菲律賓返鄉,都從海外帶些煙送給老師。」唯令他遺憾的是,早年在香港聯合書院讀書時,曾有機會拜書法篆刻家馮康侯為師,但因其少時未受正統的握筆訓練,彼時要再從頭開始改正,已是太難,因此最終未能入室。
日讀報六份
除了寫書法,施子清對於文藝的愛好更是多樣。多才多藝的他不僅喜歡唱家鄉小調,彈琵琶,年輕時還負責在鄉間做大戲、寫劇本,時至今日他還會與太太共唱南音,十分有情調。「至今我還保存著當年為福建商會籌款所寫《釵頭鳳》的劇本底稿,當年的演出為商會籌款七十多萬。」施子清自豪地回憶道。不僅如此,對於本地報業他也有所支持。九十年代初期他投資《鏡報》,把握報章的評論方向,在他的領導下,員工的薪酬、福利等保障都有所提升。如今他仍堅持每日看六份報紙,每日的產經、社論、馬經等都是他必看的版面。作為馬會會員的他,更盛贊《香港商報》的馬經貼士十分有用。此外,他更為報業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報紙要辦得活潑些,有可讀性。多些文化類散稿、名人逸事等,可增強可讀性,吸引讀者的興趣。」
施子清贈習近平「最難風雨故人來 莫放春秋假日過」楹聯一幅,見證兩人深厚情誼。
憶與習近平往事
身為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福建同鄉德高望重者之一的施老,原來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私交甚篤。1985年習近平出任廈門市副市長時,兩人就已熟稔,交情深厚。「那時他剛來住在賓館,衣服都是自己洗,平時有空就喜歡看足球,也愛看書。」施子清深情地回憶道。2003年適逢香港最困難之時,習近平來港到施子清家作客,施子清書對聯「最難風雨故人來莫放春秋佳日過」贈予習近平,頗有深意。如今在施子清辦公室的牆上,仍掛著習主席到他家做客的合照。習近平出任國家主席后因公務繁忙,二人少有見面,但施子清對這位老朋友仍十分關注。他很是認同習主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習近平以前在廈門時就喜歡看書,至他上臺后,很多所讀的經典都表露出來。我注意到他許多的講話中,都有引用古代諸子百家的名言,這點十分難能可貴。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世界在未來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只有發揚傳統中華文化,國家才能興盛,人民生活才能穩定。」
施子清簡歷
施子清,又名施清霖,號雪香居士,香港太平紳士、銀紫荊星章勛賢。1939年出生於福建省晉江市,1957年移居香港。集企業家、社會活動家、文士、書法家於一身,是著名儒商。曾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至十一屆政協委員,現為中國文聯全國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協香港分會主席、香港福建書畫研究會創會會長、上海光大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出版有大型書法專著《書法經緯》、《子清墨韻》、《子清墨趣》;長卷行書《后赤壁賦》、《施子清書前赤壁賦》;散文專著《詩詞拔萃》、《雪香集》;詩詞專著《雪香詩鈔》以及政論專著《子清芻議》等。
辦書法協會獲家人支持
為了傳承中華文化,推動書法藝術在港發展,加強與內地書畫界的交流,施子清於2012年成立中國書法家協會香港分會。創會首期會員43位,現有會員70餘人,由在港的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理事及會員為骨干力量,融合香江書法界的俊彥而組成。協會於2014年假全國政協禮堂舉辦「香江翰墨中華情——2014香港名家書法精品展」,并於今年10月假香港大會堂舉辦「中華翰墨·香江情」展覽。
施子清創會更得到家人支持,他笑道:「我的四個兒子每人捐款十萬港幣,用作協會基金。」施老創會傳承書法藝術,不僅習字辦展這麼簡單,更希望通過自己身體力行,發揚書法修身養性的功效,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每次辦展他的作品都有不少藏家有興趣購買,他卻一件不賣。不過,每逢有教育基金、社團慈善籌款時,他卻會慷慨解囊,并號召會員一同揮毫。在他看來,能通過習書寫字幫助社會,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記者手記:讀《雪香詩鈔》有感
筆者有幸采訪施老,遂得詩詞專著《雪香詩鈔》一本。公餘讀之,甚覺有趣。窺其霸氣之餘,頗有柔情意趣,深為觸動。現摘錄一二,以饗讀者。
晉江即景
嫂子荷塘采蓮,小姑堂前分紗。早起摸黑女兒家,镕時還論耕稼。
石屋磚樓沿江,園圃又植桑麻。朝餐蔬果夜魚蝦,說是個體人家。
細讀此作,格律嚴謹,瑯瑯上口。全詩最后一句「朝餐蔬果夜魚蝦,說是個體人家」,為古體詩注入現代人的生活元素,十分精妙。
西江月
吾廬曇花開。
二次大戰結束,南洋交通恢復,家父於一九四七年由菲返里,越年離祖屋住新廈。是夏,庭院曇花開,全家放炮仗,拜花神。六二年見吾廬曇花開憶及此事,草成長短句。
夏夜曇花三放,持杯獨立樓東。故園庭院曾相逢,垂髫猶倚畫棟。
燭焰曳搖花影,皎皎映照簾櫳。羞同芳豔爭冶容,乍合乍開如夢。
施老生於華僑之家,幼時與母相依,戰后其父由菲返鄉,家人團聚入新廈。豈料次年其父西去,施老取道香港,南下菲島,后滯留,篳路藍縷,終成一代基業。此作看似寫曇花一現,其中別有深意,一句「乍合乍開如夢」,說的是曇花,更是人生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