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從國父誕辰談香港貢獻

2016-11-15
来源:香港商报

       獅子山學會營運總監 白仲祺

 
  國父孫中山先生誕生150周年,香港舉辦了各種活動來慶祝。而特首梁振英在出席這些活動后,也在他的網頁寫了一篇文章縷述國父和香港在歷史上的淵源關系。
 
  特首提到國父原來十多歲便已經來港接受教育,更在1892年,在香港西醫書院,即今天的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成為一位醫生。國父曾回憶:「聞香港有英文醫校開設,予以其學課較優,而地方較自由,可以鼓吹革命,故投香港學校肄業。」國父選擇來香港學習和生活,并不是偶然,他來是因為嚮往這里的制度和自由。既然沒有國父就沒有今天偉大的中國,那麼如果沒有了香港截然不同的制度和自由,今天中國的歷史又會否改寫?
 
  國父除了在香港接受教育,亦在香港擴大社交圈子,認識世界不同角落的人。特首的網誌提到,「香港的良好市政和自由風氣也啟迪了他的革命思想,更是他建立革命事業的基地」。國父在革命期間,到處往不同國家聯絡關系,籌募經費,當時他收到經費,便存入香港的銀行戶口。
 
  事實上,在祖國發展的各個階段,香港一直擔當重要的角色,就是提供一個與祖國不同的制度。這個與祖國不同的制度,除了幫祖國吸引外國資金,作為一個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外,也讓祖國的資金自由進出,發揮香港自由港的本色。這點在國家前領導人鄧小平關於香港的文章中可以清楚看到。鄧小平設計的「一國兩制」,目的就是可以讓香港繼續發揮最有效的功用。所以保護香港制度,確實是「一國兩制」其中一個重點。
 
  香港的法治和銀行制度,在國父革命時發揮作用。在之后的幾十年,大戰后大量難民來港定居,一直到60年代韓戰時,香港突破聯合國貿易制裁,繼續為祖國輸入物資,為祖國發展提供資金與貨物。
 
  回顧國父建國偉大的成就,除了看到他為國家的犧牲,看到他個人的感染力外,作為一個香港人,也看到自己的地方為祖國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倍感光榮的同時,亦學會一直保護香港自由的制度。這自由是一直被歷史確認的。由國父建國,到鄧小平改革開放,令祖國變成今天世界重要大國,香港自由的制度一直擔當重任。所以,獅子山學會會繼續肩負保護和承傳這個自由的制度。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