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應深刻反思梁游事件

2016-11-21
来源:香港商报

     少華

 
  香港高等法院裁定青年新政梁頌恆、游蕙禎喪失議員資格,辱華小丑終獲法紀制裁,彰顯公正、公義,可謂普天同賀,大快人心。
 
  梁頌恆、游蕙禎公然在莊嚴的立法會議員宣誓儀式上辱華播「獨」,事后又百般狡辯死不認錯,激起極大民憤。高院依法取締梁游議員資格,相信有助恢復立法會運作秩序,結束亂象。
 
  港獨暗獨令人憂
 
  梁游事件告誡我們,「港獨」已從大學校園蔓延至部分中學及社區,甚至侵占立法會憲制重地,若不果斷遏止,將嚴重破壞香港繁榮穩定,損害港人福祉。
 
  對於混入立法會的部分「暗獨」分子可能仍會興風作浪,我們亦應提高警覺。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基本法》第104條釋法,是遏止「港獨」的尚方寶劍。「暗獨」分子日后若違背誓言,也須受到同樣的制裁。
 
  梁游事件還告訴我們,青年人必須加深認識自己的祖國,全面了解國家的歷史、現狀。香港在祖國的版圖中,雖然只是蕞爾小島,但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富強安定和領土完整。
 
  香港回歸以來,由於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獨特優勢,極受國家的關注、重視和支持。與此同時,香港亦無可避免會受到外部勢力的垂涎和滲透,既可成為國家向外發展的重要橋梁和窗口,又可淪為外部勢力分裂國家的橋頭堡和尖刀。
 
  自從鴉片戰爭香港淪為大英帝國殖民地以來,港人一向并沒有參政議政的自由和權利。直到回歸前夕,英殖圖以「主權換治權」不果,才突然「民主」起來,以便在立法會等特區政制體系里安插代言人。他們打着「普世核心價值」的幌子,使「真普選」成為最時髦的政治口號,為此可以肆意踐踏法律法紀,「占中、占旺」而逍遙法外。梁游等「港獨」分子,亦以挑戰「一國兩制」作招徠,混入立法會以拓展陣地。這切切反映了香港當前嚴峻的政治生態,不能不引起社會的憂慮。
 
  人大釋法正歪風
 
  而近年美國把「戰略重心」移返亞太,唆擺日、菲攪局南海,以圖壓抑中國之崛起。外部勢力圖把香港作為反華的「橋頭堡」,大灑金錢興風作浪。「港獨」、「台獨」、「疆獨」、「藏獨」等濁流的背后,若隱若現都可窺這些外部勢力的魔爪。
 
  人大就這次「宣誓風波」釋法,一錘定音澄清法律條文,有助平息爭拗和糾紛。高院判決梁游違反《基本法》,取消其議員資格,有助維護法紀,弘揚正義,打遏「港獨」歪風。
 
  這次判決對本港青年也是一個生動的教材,有助加深他們對《基本法》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國民素質及法治觀念,加強對祖國的認知和聯繫,防範誤陷「港獨」泥潭而自毀前程。
 
  香港的年輕人,大多成長在經濟騰飛的黃金時代,從未經受前輩「國破家亡」之類的苦難折磨,國家觀念自然較為淡薄。而近年反對派無休止的「拉布」及政治爭拗,嚴重干擾特區政府依法施政,阻礙經濟拖累民生。這亦令部分青年日益偏激,加上外部勢力及別有用心之政客的唆擺,他們變得日益暴躁乖張,甚至不惜以身試法,以偏激行動以求急功近利。此種風氣不遏止,對香港、社會及他們本身均有百害而無一利。
 
  回歸以來,國民教育的薄弱,也是年輕一代日益與祖國疏離的原因之一。就算是有幸考進「象牙塔」的精英,亦長期遭受西方「普世價值」及「主流媒體」的薰染,經常戴上有色眼鏡看待自己的祖國,對內地幾乎全是負面印象,甚至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這反映從小學到大學,我們的國民教育、愛國教育十分薄弱,莘莘學子對新中國毫無認識,亦不肯跨過羅湖橋到內地了解家鄉的變化。這就令他們以為月亮也是外國的圓,與祖國的離心力日趨嚴重。這也是「港獨」分子能夠撈取選票混入立法會的基本原因之一。
 
  人大釋法消「獨」,高院依法取消梁游議員資格,打響了反「港獨」、保法紀的第一炮。維護「一國兩制」,嚴格遵守《基本法》,保障香港繁榮穩定,這仍然是任重道遠。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