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文史哲教育构建身份认同

2016-12-01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新社联副理事长温忠平

  从世界各地的经验可见,学习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是构建国民身份认同的重要一环。透过学习国史,我们可认识到中华民族文明的缘起和发展、国家民族的兴衰、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以及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透过学习中国近代史,青年学子更可明白和感受到,今日的中国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太平盛世并非理所当然,一切都是得来不易,没有前人的摸索和艰苦奋斗,就没有今天的成果与机遇,故我们更加要好好珍惜机遇,不要辜负前人的努力。

  所谓文史哲不分家,除国史外,笔者认为青年学生还应多学习我国的文化和哲学,领略古人的智慧和艺术观,拉近中华文化与现代学生的距离,以建构一个更立体的中国人身份。这不但增进社会和谐稳定,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也有益。例如学习《论语》可使学生待人接物更成熟有礼;学习《孙子兵法》可锻炼学生的策略思维;学习《道德经》可让学生更客观地看世界。事实上,我国古代的文化与智慧早已得到世界的肯定和赞誉,海外人士趋之若鹜,并推出了多种语言版本。香港学生近水楼台,同文同种,又怎可能不学习中国文化和哲学呢?在中学学制改革之前,高中学生是可以选读中国语文及文化科的,但在新高中学制推出后,本来必修科中国语文及文化科更改为中国语文科,当中的哲学和文化内容远较以前单薄,对学生来说实在是一种损失。

  近年,「港独」思潮肆虐,其中一个原因是青年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较薄弱,对我国的文史哲往往有一种疏离感,让「港独」势力有机可乘,向学生灌输一种错误的历史观和国民身份。没有认知就没有情感,笔者认为,加强中小学学生的中国历史、文化、哲学教育,有助增强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而作为中国人,更有责任把国家辉煌的历史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