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天意又似是巧合,昨日一陣微弱小雨光臨本港上空過后,轉晴的維港上空留下一彎靚麗的彩虹。影像瘋傳網絡,香港網民紛紛大赞「靚到唔識形容」,為冬至日的香港增添了一股「好彩頭」;但在霧霾肆虐、延續已近一周的內地,同樣的照片卻引發內地網民「空氣也一國兩制」、「霧霾也講基本法」的戲謔之語。「同一片天空,不同的空氣」,或許很少人會預料,香港的環境竟會有一天受到內地民眾的艷羨。
「空氣一國兩制」當然是玩笑。事實是,香港相對良好的環境質量,是與香港嚴密完整的環保制度分不開的。一方面,香港在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仍將近四成土地劃為禁止開發的郊野公園,不僅為香港留下了良好的生態底蘊,亦為市民提供了接觸自然的機會。另一方面,相對完善的規劃、環保法例,也令到香港的自然環境無法受到肆無忌憚的破壞。這也是為何在香港這樣一座高度發達的城市里,仍會不時出現野豬、猴子、蟒蛇等野生動物闖入居民區的「趣聞」。以彈丸之地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這正是香港得以不斷吸引全球英才、市民安居樂業的成功因素之一。
但即便如此,隨着近些年市民環保意識的提高和對環境認識的增長,越來越多的市民和保育團體仍對香港的環境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政府亦必須因應市民要求,在環保工作方面不斷努力加碼。同在昨日,港府公布了香港首份城市級的《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列出未來五年保育香港及境外生物多樣性的策略及行動,以支持香港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此份計劃,不僅香港的眾多獨有生物有望獲得更強有力的保育支持,海岸公園有望實現倍增,郊野公園也有望進一步實現質與量的提升,為本地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固基石。可以看出,港府在保護環境、保育生態多樣性、為市民提供高品質生活質素的意願是充足的,作出的努力和成果也有目共睹。
毫無疑問,隨着世界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環保議題的重要性正在與日俱增。事實證明,若只顧發展而忽視環保,就極易造成內地「霧鎖中國」、民眾深受「十面霾伏」毒害的惡果,并且深深地陷入環保與發展難以平衡的困境之中;長遠來看,今日發展所取得的進步,也將被環境、健康等方面的長期損耗所抵銷。從這個角度來看,香港的環保進步,既是必要的管制,亦是隱形的長遠投資。
但在今日香港,更須警惕的卻是另一種傾向:將發展與環境、保育等議題對立起來,進而得出「反發展」結論的危險思潮。事實上,隨着土地供應瀕臨枯竭,未來香港若想實現進一步發展,解決市民頭痛的居屋等問題,最終都不可避免要向郊野公園、海洋等尋找空間。因此,在繼續提升環境質量的同時,香港也決不可被「環保」的「政治正確」所綁架,束縛住發展的手腳。畢竟,無論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還是提供更高的生活素質,更佳的居住環境,都是為了每一位市民的福祉;無論是「發展」還是「環保」,「人」的幸福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香港商報評論員 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