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深
近期閱讀內地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撰寫的《騰訊傳》,在其中讀到了很多有意思的細節,十分值得與讀者分享。書中講到在創業初期,日后令騰訊起家的即時通訊工具(IM)QQ(當時名為OICQ)并非其主要業務方向,而只是一款為了招標而緊急編寫出來的程序,基本是复制於一款在海外風靡一時的同類軟件ICQ;尤其是,在OICQ開發出來之前,許多比騰訊公司技術能力更強,財力也更雄厚的內地公司也早已推出了多個版本的漢化版ICQ軟件。然而,在很短時間的競爭過后,卻是騰訊的OICQ這一后來者笑到了最后。如何解釋?
騰訊贏在了解中國
原來,騰訊的開發人員經過實地調研之后發現,在當時的中國,個人電腦遠未普及,網絡速度也極為緩慢。因此,互聯網剛剛進入中國的那一段時期,絕大多數中國年輕人都是在網吧第一次接觸電腦,并首次接觸即時通訊軟件的。這就造成了兩個問題:第一,在網吧上網,電腦不固定。若是聊天資料只能儲存在本地電腦,就無法跟隨用戶的移動而移動;第二,由於電腦設備普遍落后,網絡傳輸不穩定且費用昂貴,因此用戶對軟件大小和資料傳輸速度有着嚴格的要求。針對上述兩個問題,騰訊的開發人員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改良:第一,將OICQ的好友資料和聊天紀錄全部儲存在服務器上,這樣用戶就可以隨時從服務器上調取資料,不再害怕因更換電腦而資料丟失;第二,將軟件大小盡量壓縮到最低,令到即使網絡環境不佳,也能讓用戶在五分鐘之內將軟件下載到電腦中。正是依靠這些立足本土情况的「微創新」,騰訊QQ才得以贏得用戶口碑,迅速占領了市場,為成長為今日的互聯網巨頭打下了基礎。
這樣的成功經驗對於許多國際互聯網巨頭來說,是不可想像的。很多外國互聯網巨頭在進入中國時,都幻想着只要依靠自己巨大的知名度和复制海外經驗,就可以振臂一呼,應者如雲。但結果卻是,中國互聯網產業迅速發展20多年,始終鮮有國外互聯網巨頭在中國獲得成功。為此,很多人把原因歸結為內地肆虐的盜版、免費的用戶習慣、互聯網的管理體制或對外資公司的歧視等等。但事實上,很多國外互聯網人只有在親身來到中國,深入城市邊緣和鄉村的網吧,了解到中國互聯網發展的獨特生態之后,才終於了解到他們失敗的主要原因──不了解中國。事實上,這種結局在他們帶着「先進公司殺入落后市場」的傲慢心態進入中國的那一天,就已經注定了。
賈瑞德在中國發現商機
這不禁令筆者想起了另一個反例。在近期舉行的香港創客節上,長着一張外國面孔的R2Games聯合創始人兼CEO賈瑞德(Jared Psigoda),用一口流利并帶有湖南口音的普通話震驚了全場。原來,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賈瑞德自小便是狂熱的游戲玩家;原本對中國并沒有興趣的他,卻在大學時陰差陽錯之下來到了中國,并在中國玩游戲的過程中發現了巨大的商機。如今由他聯合創辦的R2Games,已經是中國游戲出口海外的最大代理商之一,2014年的收益就超過1億美元。顯而易見的是,若是像很多國際巨頭一樣,對中國的游戲開發抱着「盜版」、「模仿」、「落后」的刻板印象和傲慢態度,賈瑞德必定無法真正了解這一塊蘊含着商機的「寶礦」;若是沒有對中國的深入了解,對中國互聯網和游戲市場的深入了解,R2公司也肯定無法發掘出眾多優秀的國產游戲,并成功在海外推廣及盈利。甚至於,在深入對比中美兩大互聯網游戲市場之后,賈瑞德還斷言:「未來的游戲在中國。」
在近期團結香港基金的一個論壇上,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在主旨演講上對很多年輕人呼吁,「香港和國家實質已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我熱切希望大家要多走一步,多一些了解國家,運用自己的智慧,客觀探索和分析,為香港以及你們的未來,創建出一條光明之路。」對於很多香港的年輕人來說,董先生的諄諄教誨或許因「過時」、「老土」而聽不入耳;但騰訊、賈瑞德以及千千萬萬年輕人的創業故事,卻向我們不斷地證明一個道理:了解中國,就代表着機遇。放下有色眼鏡,深入了解中國,或許大家會發現一個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