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中小企可往柬展拳腳

2016-12-27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中小企業總會會長劉炳均

  「一帶一路」的主要項目涉及基建設施,例如興建水霸、投資發電廠及修築鐵路等,香港的中小企業恐力有不逮,但如果珠三角的港資企業要遷移廠房及開辟新市場,東盟十國之一的柬埔寨就是一個好選擇。

  港中小企不宜內遷

  在全盛時期,有多達7萬間港資企業在珠三角經營,從事勞工密集的輕工業加工裝配,包括服裝、鞋類、玩具及五金等工業。因為成本上升、法例收緊及勞工短缺,目前約剩下2萬多至3萬間掙扎求存。業界估計在未來兩三年內,還有6000多間企業會倒閉。如果企業要繼續活下去,就要升級轉型,例如開發較高檔的產品及生產自動化與數碼化。當然,對一些年屆退休的經營者來說,他們會乾脆結束業務,告老歸田。但對於年輕及第二代的接班人,他們願意繼續奮斗,而遷離珠三角生產基地無疑是一個很痛苦的選擇。早前,筆者出席了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的「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其中一個論壇題目是:「生產基地的轉移機遇與挑戰并存」,有一位講者是一家服裝生產大集團的CEO。他的企業成功將珠三角廠房遷入山明水秀的廣西桂林市,購置大幅土地、興建新型廠房及添置很多自動制衣機械。他認為他的集團遷入較偏遠的內地生產是明智的選擇。然而,筆者認為他的經驗不適用於中小企業,因為他們無力興建或購置大型廠房及自動化機械。假如他們以經營珠三角廠房的舊模式到較北或長三角的省份生產,相信不消幾年又要面對老問題,即成本上升及勞工短缺。况且,人生路不熟,所有人脈關系及供應鏈都要重新建立,自然事倍功半。

  雁行模式(The flying-geese model)是一種地區經濟發展形態,由日本人赤松要於1935年提出,認為一個地區經濟由一個國家帶領,好像一行飛雁,前頭由一隻雁領航,作為領隊。在過去百年的亞洲,日本毫無疑問是領軍者。戰后日本經濟起飛,將技術較低檔的產業,如紡織、玩具及五金業轉移至東南亞,如香港及台灣,而日本則發展汽車及電子產品等較高技術含量的產業。八九十年代出現了「亞洲四小龍」,即香港、韓國、台灣及新加坡。八十年代內地經濟開放,四小龍又將勞工密集的產業轉移到內地生產,自己發展高端產品。可惜四小龍中,香港只集中服務業,錯失發展高科技的良機。中國內地產業升級,故此又將較低檔的產業轉移到鄰近經濟較落后的國家和地區,這是大勢所趨,亦是雁行模式的延續。從宏觀經濟角度來說,「一帶一路」是全球性的雁行模式,而領軍者正是中國。

  柬埔寨各方面較平穩

  東盟十國人口6.2億,整體生產總值達24000億美元,而過去10年的平均經濟增長率是5%。雖然,東盟十國各有優勢,但港資企業如要考慮落戶,便要從多方面考量,包括政治及外交層面。目前,新加坡、菲律賓及越南受美國牽制而跟中國在南海主權上各有不同的立場。越南更於2014年5月13至14日發生排華事件,導致6名中國籍員工死亡及多間港台企業受破壞。印尼及馬來西亞在宗教與文化上跟華人有較大差异,令員工管理及溝通上較難磨合。泰國與緬甸雖然是佛教國家,但最近政治局面及領導階層出現變動,較難預測其經濟政策的取向。汶萊與老撾是東盟十國最極端的國家,前者出口石油及天然氣,富甲一方,而后者卻經濟落后,配套缺乏。

  柬埔寨各方面較平穩,值得港資企業考慮,作為轉移生產基地的落戶地區。柬埔寨人口約1600萬,由2005年至2015年,GDP的平均增長是7.5%,預計2016年的增長率是7%。由2005年開始,柬埔寨設立經濟特區,合資格投資的企業享有很多優惠措施,例如無外匯管制、百分百外資擁有權、長達9年的免稅期、零增值稅及原材料與機械設備的零關稅。直至2015年底,柬埔寨有14個經濟特區,內設工業園、商業服務區及生活小區,另約有19個在規劃中。在眾多省份中,西哈努克省擁有最多經濟特區,而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由中國江蘇紅豆集團與柬埔寨財團共同投資開發。中國乃最大的外國投資者,累計協議的投資額高達100億美元,乃「一帶一路」的重要建設合作夥伴。港資企業屬中小企業,十分適合落戶於已有基建及配套的工業園,未來數年,其生產配套及供應鏈更趨完善,再配合東盟加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出口可享受零關稅零配額待遇,是一個很理想的生產基地。

  柬埔寨銳意發展經濟,亦歡迎合資格的中小企業到經濟特區落戶生產,所提供的優惠條件比八十年代的深圳經濟特區有過之而無不及。本會參加了貿發局本年度的「國際中小企博覽」,趁機會宣揚柬埔寨經濟特區及工業園的招商計劃,反應熱烈。本會現正籌組柬埔寨經濟特區考察團,冀望為中小企提供第一手資料。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