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秦始皇頭上動土:27項違建項目侵蝕咸陽宮遺址被叫停

2016-12-30
来源:澎湃新聞網

  秦漢新城

  近日,有文物保護工作者反映,秦漢新城的多處項目屢次在不履行報批手續、未進行任何考古發掘的情況下,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咸陽城遺址保護范圍內施工,嚴重威脅到了這一區域地下文物的安全。

  此前公布的一份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文件顯示,其中附有一份轄區內違法建設項目匯總表,多達27個項目。其中包括秦漢新城管委會大樓在內的建筑和道路,都屬于違法建設,均未履行文物審批手續——有的干脆蓋在了秦咸陽城遺址之上,有的直接橫穿遺址保護核心區。

  12月28日,陜西省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管理委員會對此終于作出回復,稱在秦咸陽城遺址建設控制地帶的在建項目立即全部停工,逐項核查相關手續,并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秦始皇頭上動土

  按照當地的說法,為打造國際化大都市,五年前,陜西省決定在西安、咸陽兩市建成區之間組建西咸新區。秦漢新城作為新區的五個組團之一,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然而近日,有文物保護工作者反映,秦漢新城的多處項目屢次在不履行報批手續、未進行任何考古發掘的情況下,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咸陽城遺址保護范圍內施工,嚴重威脅到了這一區域地下文物的安全。

  成都商報等媒體公布的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文件顯示,在遺址轄區內的違法建設項目多達27個。據悉,這份“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關于轄區文物違法建設項目情況的報告”是今年1月21日由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發送給區文物旅游局的,為咸渭秦博字(2016)02號。報告稱,近年來由于秦漢新城的發展建設,在秦咸陽宮保護遺址和控制地帶陸續建設了許多項目,這些項目均未履行文物審批手續,該單位發現后均向其建設單位下發了停止侵害通知書,但這些單位仍一直未履行相關手續。報告后還附有一份秦咸陽城遺址轄區內的違法建設項目匯總表,多達27個項目。

  秦咸陽宮遺址博物館提供的“秦咸陽城遺址轄區內的違法建設項目匯總表”

  “我們沒有執法權,只能一直發停工通知,但是都石沉大海了。”遺址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向有封面報道等媒體曾這樣介紹,由于城市建設,近年來已經對遺址保護范圍進行了調整,縮小到了現在的20余平方公里,但剩余的保護區仍在被蠶食。

  報告中提到的遺址,在2000多年前,曾經是一座世界級的帝國都城。

  1988年秦咸陽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建成博物館并對外開放。當時,在面積達72平方公里的遺址測繪中,發現了以窯店地區為中心的秦宮殿建筑遺址、作坊遺址以及其它遺跡230多處。其中,僅重點對面積約15000平方米的秦咸陽一、二、三號宮殿遺址進行的發掘,已出土各類文物5000多件(組)。

  2011年6月,陜西省政府正式頒發了《西咸新區總體規劃》,作為西咸新區五個組團之一的秦漢新城正式成立,而秦咸陽城遺址正在秦漢新城之中。

  公開資料顯示,秦漢新城位于西咸新區的幾何中心,是西咸新區五大功能組團的核心區域。總規劃面積302平方公里,其中遺址保護區面積達104平方公里。據悉,由于秦咸陽城遺址的范圍非常大,考古發掘工作直至現在一直在進行。

  除了秦遺址之外,這里還分布了大量周、漢時期的重要歷史遺存。

  大道貫穿,高樓建起

  根據公開報道,秦漢大道一期是涇渭新區核心區南接西安主城區、北連關中北環線的一條南北大動脈,全長4252.2米,雙向8車道,是“連接歷史、通達未來的命脈”。這條“命脈”恰恰修建在遺址保護范圍,從核心保護區直穿而過,在遺址轄區內違法項目表中,屬于未履行文物報批手續之列。

  實際上今年8月,秦漢新城曾被舉報違規施工、嚴重破壞秦咸陽城遺址,違法施工區就臨近秦漢大道。而根據考古勘探顯示,這一片地下分布有秦代作坊和官署遺址。報道稱,秦漢大道從2011年開始修建,咸陽文物部門曾多次下達過停工通知,但都沒有擋住建設的步伐。“施工方學會了和文物部門打游擊——遇到檢查暫時停工,然后繼續施工。”

  秦漢新城

  在違法建設項目匯總表的27個未履行文物報批手續的項目中,除了幾條重點道路,還有多個房地產項目。如2011年開建的渭柳佳苑一期,處于遺址建設控制地帶,但2014年竣工至今,仍屬于未進行報批手續。

  根據封面新聞統計,一些樓盤距秦咸陽城一號宮殿遺址的直線距離不過兩三公里,距離漢代皇陵聚集的五陵路,也不超三公里。 走進春城十八里,售樓小姐總這樣介紹:這里是三秦風景最美的地方,這里還有西漢帝陵群等文化遺址。

  位于秦漢新城的新咸陽博物院,從2012年開建,也在遺址建設控制地帶的未報批之列,有文保工作者向記者感嘆,博物院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發掘和保護文物,沒想到都“知法犯法”。

  而秦漢新城的主管部門秦漢新城管理委員會,竟然也在遺址轄區的違法建設項目之列。該管委會的地址為陜西省咸陽市蘭池大道中段,而蘭池大道本身也是未進行文物普探、也未報批的項目。

  按照《文物保護法》規定,在保護范圍內“進行其他建設工程或者爆破、鉆探、挖掘等作業的,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在批準前應當征得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同意。”然而記者在國家文物局網站并未找到上述項目的批復文件。

  開發者和保護者的矛盾

  遺址博物館負責人表示,考古發掘有一系列的細致工作,在這樣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范圍內未批先建,對文物會有很大的破壞。

  秦咸陽宮遺址出土的精美文物

  去年年底,陜西的考古工作者曾在秦漢大道聶家溝段的綠化帶里,撿到一塊秦代的石磬,這是整個遺址首次發現這樣的高等級禮制樂器。

  負責秦咸陽宮考古的許衛紅研究員介紹,最新的考古勘探報告顯示,這一區域處于秦咸陽宮核心區,除了已經發掘的一號宮殿遺址外,還分布有其他宮室建筑遺址。由于這一段秦漢大道2013年開始施工,所以許衛紅推測石磬的原本的埋葬地應該就在附近,和聶家溝的宮殿群有著密切的關系,極有可能就是秦王宮廷用器。

  “如果當初能進行系統考古發掘,收獲的就不僅僅是一塊石磬了。”知情人稱,因為在修建這條穿越遺址核心區的秦漢大道時,并沒有履行相關報批手續,導致考古工作無法及時開展,給深埋于地下的文物遺存,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一位參加了秦咸陽城考古調查的考古工作者透露,發現這塊石磬完全要感謝專家眼尖,否則它極有可能被當做建筑垃圾。

  秦漢新城網站的規劃圖

  秦漢新城網站的規劃圖

  有觀點認為,雖然秦漢新城是西咸新區五個新城中面積最大的,但由于其范圍內大量是遺址保護區,建設用地僅50平方公里,可供開發建設的土地也不多。而且一旦發現文物就得停工,花費大量時間,耽誤工程進度。

  “整個新城幾乎就是覆蓋在了秦都遺址上面,這讓我們怎么搞?”有工作人員吐苦水說,文物報批手續很難,如果要拿到批準再建設,大樓怎么蓋,道路怎么修,秦漢新城還怎么發展?

  全力行地產副總經理聶海峰則認為,秦漢新城是一個遠郊區,偏文化和生態,不是以工業定位的一個區域,開發房地產肯定會面臨配套設施和人口基數不足的問題;其次秦漢新城太大,應該是一個開發區下的文物區,若一定要定位成一個開發區,很難快速發展。

  秦咸陽城遺址

  據遺址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由于城市建設,考慮到對農業生產、經濟發展的制約,近年來已經對遺址保護范圍進行了調整,現在已縮小到了20余平方公里;以前建設控制地帶是核心區向外500米,現在也減少為200米。

  即便如此,剩余的保護區仍在被蠶食。“我們并不反對建設,只是希望能夠在開工之前,給考古留一些時間。”一位文保工作者對記者說。

  根據咸陽市國土資源局官網的資料顯示,秦漢新城拍地時間集中在2011年至2014年間。四年時間,秦漢新城共拍出商業、住宅及工業建設用地60多宗。目前除了已經開工建設的以外,依然有大批土地長滿野草,無施工跡象。

  在建項目全部停工

  12月28日下午,陜西省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管理委員會作出回復,稱在秦咸陽城遺址建設控制地帶的在建項目立即全部停工,逐項核查相關手續,并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回復說明表示:

  1.秦漢新城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文物保護“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方針,劃定文物保護紫線,統籌文物保護與新城建設,認真履行文物保護與展示的職責。

  2.針對媒體報道,秦漢新城已成立由管委會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專門工作組,本著實事求是、有錯必改的態度,按照文物部門有關要求,全面排查轄區在建項目。

  3.在秦咸陽城遺址建設控制地帶的在建項目立即全部停工,逐項核查相關手續,并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我們將繼續圍繞弘揚歷史文化、建設文化之城的規劃目標,依托區域內豐富的文物資源,保護和展示好秦漢歷史文化,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讓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同時,自覺按照《文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嚴格履行項目建設相關手續,并自覺接受媒體和社會各方面的監督。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