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6

分好餅的前提是將餅做大

2017-01-23
来源:香港商報

  新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在網誌表示,當前首要任務是籌備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會詳細考慮社會各界意見,靈活運用公共資源,回應不同階層的需要。上周特首梁振英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貼近基層,推出系列扶貧助弱措施,提出長者生活津貼高額援助、長者醫療券、加快興建公屋和老人院、取消強積金對沖等,有效回應市民訴求,料財政預算案對此會有具體的配合措施,有助改善民生,相信會受到市民的歡迎和支持,這也是政府以民為本,緩和社會貧富對立矛盾的應有之義。

  民生問題說白了,就是「經濟大餅」問題,要讓市民過上好日子,讓每個人都能分享經濟果實,則財富之餅必須一要做大,二要分好;而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經濟發展之上,建立在加速香港發展,提升自身競爭力,鞏固傳統支柱產業優勢,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做大經濟這塊餅的基礎上。財政預算案應在為港謀財上有所體現,為振興經濟提供足夠支持,才能從根本上保持穩健的財政收入,不斷充實庫房,以實現更穩健的福利。

  事實上,受到種種因素影響,現時香港衣、食、住、行樣樣都貴,生活成本和經濟壓力愈來愈高,意味著基層市民的生活將更加困難,要求政府「出多濜錢」,推出更多利民紓困措施,增加社福開支。例如市民最為關心的房屋問題,雖然政府一直致力拓地建屋,多次采取措施遏抑外來需求和投機需求,但仍是遠水難救近火,「上車難」的問題仍未解決,市民輪候公屋的時間愈來愈長,「三年上樓」的承諾難以實現,現時公屋輪候冊內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更已超過四年。又如安老問題,香港人口老化,長者生活困窘、貧窮率偏高等問題突出,給醫療、養老、社會福利帶來更多的要求。借助庫房充裕,港府有責任回饋社會,出力改善民生,平衡和兼顧各階層的利益,確保社會穩定。施政報告內容顯示政府有更多的承擔,讓大多數市民受惠得益,在解決深層次矛盾上,亦提出了政策方向。任何善用資源,紓民困,顧弱勢,兼長遠,實現分配正義的良好政策,都應該延續下去。

  香港要「會用錢」,更要做到「會賺錢」。其他福利國家和地區采取通過加大稅收,或先使未來錢的方法,來維持龐大的福利開支,不良後果已然顯現。而香港以稅基窄、稅制簡單、低稅率著稱,行之多年不易改動,且基本法規定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因此,面對社福開支易加難減的趨勢,在擰開水喉的同時,政府也應下功夫實現香港經濟更多元的持續發展。譬如在國家「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方面,思考如何發揮香港優勢,搭建好「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橋梁,從中獲益;盡快落實河套區建設港深創新科技園,形成一個引領全球創科產業的基地,為青年提供更多機會,幫助經濟轉型,帶動經濟增長等。發展創富有道,港人分享箇中成果,這是香港繁榮穩定的最重要保障。

  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