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內外改善支持貿易向好 能否持續要看特朗普新政

2017-02-1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海關總署昨日發布數據顯示,中國1月出口總值2.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6%。其中,出口1.27萬億元,增長15.9%;進口9111.7億元,增長25.2%,貿易順差3545.3億元,收窄2.7%。專家認為,進出口數據皆好於預期,受益於內外環境的改善,同時亦有去年基數較低、春節因素擾動的影響。內外環境短期內復蘇勢頭將持續,預計進出口亦將繼續復蘇,但美國的貿易政策是一大不確定因素,影響不可低估。進口增速連續六月高於出口,顯示內需好轉大於外需,說明中國出口導向的經濟增長模式正在進一步發生變化。香港商報記者伍敬斌

  內外需求皆改善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低基數是導致進出口爆發式增長的重要因素。同時,他進一步闡述稱,低基數并非進出口爆發的唯一原因,剔除基數因素的實際增速同樣很高。如果考慮最簡單的剔除基數因素方法,則出口同比增速應為7%左右,進口增速應為15%左右,均高於12月的進出口(12月出口1%,進口11%),表明進出口確實仍然在繼續回暖。

  中銀國際首席宏觀分析師朱啟兵在報告中認為,進出口數據大幅朝預期有四個因素:其一,從宏觀層面看,中國經濟的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都出現好轉,發達國家經濟持續復蘇,中國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各項經濟數據企穩,這對進出口都產生了良好的刺激作用。

  其二,是去年同期的基數過低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其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為進口數據做出了較大貢獻。其四,是春節因素,這是一個次要因素,但影響也不可忽視。特別是今年春節在1月末,時間的錯位,讓一月份的進出口更加出乎意料。

  興證宏觀則認為,進出口同比增速均出現大幅改善,可能受到基數和春節效應的擾動較大,不宜過度解讀。但不可否認的是,與中國出口結構類似的韓國、台灣等經濟體1月出口均出現改善,反映新興經濟體整體面臨的外需環境或仍處在階段性改善期,這可能主要受益於美國庫存周期對其他國家外需的拉動。美國2016年4季度GDP以及近期的ISM制造業PMI數據都顯示,目前美國企業部門的庫存回補周期仍在延續,這對於全球外需環境的改善繼續產生拉動作用。在此背景下,我國1月對美國出口繼續出現改善,拉動整體出口1.1個百分點。

  最大風險來自美國

  從中國周邊國家的數據來看,近期全球需求仍在穩步回暖,中國和周邊國家/地區的貿易可能仍處於上升通道。朱啟兵認為,外部環境的復蘇仍在繼續,所以出口仍然有向好的可能。不確定的是,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尚未出台,從他上任前的激進言論來看,美國的貿易政策對於中國出口來說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風險。

  而進口方面,中國去年宏觀經濟的好轉,到今年仍有慣性,且不論今年的政策如何,宏觀經濟至少在一季度應該能延續良好態勢。所以,除去美國的不確定因素,一季度進出口仍然大概率向好。

  興證宏觀表示,經過對美國貿易戰的法律依據的梳理,理論上特朗普政府可以通過「301條款」等方式開展貿易戰,這些條款在美國單方面認定為不公平或不合理時即可發動,這是貿易回暖趨勢最大的風險因素。

  出口導向型經濟進一步轉變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進口增速連續6個月高於出口增速,徹底扭轉2014年-2016年進口顯著弱於出口的局面,鄧海清認為,這表明經濟L型拐點已過。

  2014-2016年呈現「進、出口均下滑,進口下滑程度更大」,而現在則呈現「進、出口均回暖,進口回暖程度更大」,這是目前最佳的數據組合。

  另外,從趨勢上看,2016年9月以來,進出口均呈現趨勢性回暖,預計2月進出口增速將繼續維持超高水平,3月之后進出口增速將由於基數原因明顯回落,但2017年進出口增速將明顯高於2016年中樞。

  對此,鄧海清解釋稱,一是由於發達國家經濟持續改善,表現為發達國家PMI持續上行;二是內需持續好於市場預期,市場高估了房地產調控對經濟的影響。

  朱啟兵指出,進口增速連續6個月高於出口,既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因素,也有內需的好轉大於外需的因素。這說明中國出口導向的經濟增長模式正在進一步發生變化。中國從2012年開始就在考慮轉變出口型導向的增長模式,2014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提到要使進出口平衡。到了現在這個經濟發展階段,出口增速低於進口將是常態,雖然從表面上看未來中國貿易順差可能會繼續減小,但這并不是一個壞的現象。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