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是物件,是純被動的事物,沒有思考和自主活動能力,因此,它的一切表現,都要視乎管理人的取態,狹義來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管理得宜,財可變成寶;管理失宜,財會自然沉澱、減值。
將資金投入不動產上,在過去40年的香港,已成為最簡單的保值方法,未來情況是否持續,我們不是先知,無法準確預測,但可以將一些客觀因素結合,供大家參考。
樓價不跌原因
地產業行內人指出,香港地小人多,兼且港島區地勢多山,先天性因素令可供發展的地皮數量變得有限。重點土地供應自然落在九龍和新界區,無可否認,新界地區土地資源相對豐富,但在過去數十年,政府并不重視發展,大多數土地已經落在大地產商手上,形成短期間難以利用新界土地拍賣作為紓緩地價緊張的手段;地價得到長期支持,穩中有升,大漲小回。但建築成本卻是持續上升,由人工支出到鋼筋水泥,無一不是按年上升,就算在香港經濟出現危機時,這些建築費用只是停頓增長,并沒有明顯下降過;既然建築成本和地價都有維持的因素,樓價又怎能出現自然下跌的情況呢?
在經濟出現危機時,購買力減弱,物業價格下跌是正常。但因為建築成本難下跌,所以新樓落成數量就會減少,形成購買力轉向消化二手市場。這是結構性的價格下跌,并非真正的樓價下降。一旦二手市場貨源被消化后,新盤供應又不足時,樓價又再自然重新發力。有人指出經濟環境不好時,購買力自然下跌,樓價會回到自然供求法則層面;這個理論上是對的,如果香港是個封閉經濟體;但問題是在最近20年期間,香港多了一批內地移民,一批有錢的內地移民,他們背后的資金鏈有些是多至深不可測,這股購買力量令到香港地產市場無法以常理運行。
王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