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當為創科作戰略規劃

2017-03-01
来源:香港商报

   今屆香港政府的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出爐,關注焦點之一是巨額的盈餘(近千億港元)如何運用。財爺只把其中約300億元用於「派糖」紓困,餘下的約600億都為未來作儲備及投資之用,當中有100億專門預留給創科發展,這種為長遠著想未雨綢繆的做法值得贊賞,切忌有些餘錢便只顧眼前分光吃光。由於近期各方對創科發展關注特多,故應就預算中的相關事項予以探討,看看財政支持是否足夠。

  多撥款項殊不為過

  香港對科研開發投入偏低,只占GDP約0.7%,遠低於一般的至少2%以上,當中政府投入也只有約0.4%更屬十分低,香港企業創科意願及投入不足,乃明顯的市場失效(marketfail-ure)現象,在這情況下,必須由政府大舉投入作墊底及先導,好為創科事業點火啟動,再吸引社會資金進入。顯然,港府若不擔起這個角色,則本港經濟難有前途。

  香港是有錢的,要加大財政支持並非最大問題,甚至不成問題。關鍵反在於是否有有效的投入渠道,並得到社會認可甚至參與,今年財政號稱撥出180億來支持創科及改善競爭力,但如中大教授黃之山指出,這基本上只是現有政策的落實而沒有新措施,比上年有新增資源更保守。當中有約80億的在工業恏興建先進制造及數據中心的款項實是基建投入,並非直接的創科支出。此外,在盈餘中預留100億給創科活動同樣偏少,港府已決定在河套建設創科產業園,為此必須作大規模投入,為何不及早預留款項?其實香港一直以來在推動經濟發展,尤其是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及創科等方面長期投入偏低,已形成了巨大的欠帳,現時多撥款項殊不為過。但這要求政府有長遠目光及具體計劃,否則有錢也不知如何用或不能善加利用。因此,港府財政對創科投入不足只是更深層原因的反映,更非財爺個人問題,而是源於港府以至本港上下對推動創科的能力及認知均不足,今後自要緊急補償短板。

  須下大決心作全盤規劃

  筆者曾在某西方國家政府從事產業升級、創科發展及新能源技術開發等方面的政策研究,所得經驗是必須先了解自身能力亦即現有基礎,再判定創科的重點領域和具體項目,並考慮相應的元素投入需要,特別是人才資源的配合,進而決定推動策略及政策措施。這乃全盤戰略規劃(strategicplanning)的做法,而香港所做的每是碎料式(piecemeal)及拼湊式(adhoc)做法,有倡議指河套創科園應發展機器人、生物科技、智慧城市及金融科技等四大領域,從表面看像囊括了當前的熱門前沿科技開發領域,但問題在於:一、為什麼這適合在香港做?香港有何優勢、長處及條件?特別是人才、配套設施是否足夠?二、四大領域涵蓋面極廣,以香港的城市型小經濟體不可能面面俱到,故在各領域中要選出開發重點,以便集中資源攻關,同時還要考慮到相關創科項目的集群互補效應。三、如何搞好開辦創科。要充分利用與外國及內地的合作機會,以補充本港人才及設施的不足。

  筆者認為,本港應首先進行系統性的創科基礎調查(stock-taking),看看所具有的能力及項目,希望能從中探索出核心開發領域、單位及領軍人物。在這基礎上可再進行擴張性規劃,特別是資助、人才及設施上的配合性安排。調查必須涵蓋大專院校、主要企業及研究院等。值得注意者是自2005年起,國家科技部便在港部署了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香港夥伴實驗室,和6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的香港分中心,把香港逐步納入國家的創科網絡。10年過去,也到了對此批單位作檢討分析之時,目的是探討它們可在香港的創科戰略中扮演何種角色。故必須總結它們的發展經驗,包括形成了什麼創科能力,匯聚了多少人才及相關設備,和對本港科技開發起到什麼輻射作用?

  香港對推動創科已說了多年也有過不少嘗試,但看來必須下大決心作全盤規劃,並做些實事了。

  淩昆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