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中環」是特首候選人林鄭月娥在擔任發展局局長期間,牽頭進行的重要政策項目。林鄭月娥早前拍片重遊該項目中的美利大廈、聖公會建築群等中環舊建築。她又憶述當時進行有關項目,是希望為香港多保留多一點歷史建築。
美利大廈
我背後的是美利大廈,於六十年代興建,曾經是政府辦公室,現在退役保育活化,將整幢大廈改裝成酒店。期望很快能看到新的美利酒店。
這個項目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除了保留建築物外,亦保留建築物內的一棵在古樹名木冊內載有的古樹,品種叫「節果決明」。當時,曾經有人認為這棵樹的生長狀態不好,可以考慮砍掉。不過,發展局其中一項職責是保育香港樹木,我邀請了樹木專家幫忙,令這棵樹可以保存下來。現在,我每次經過紅棉道一帶時,看見這棵樹生長茂盛,亦感到非常開心。
舊政府總部
我在一九八零年八月,第一個政府的崗位,就是在舊政府總部政府合署東座一樓工作,服務當時的房屋科。這三組建築,包括東座、中座和西座,是在五十年代興建的。它的建築或許不是非常宏偉,但反應了當時的建築風格和特色,所以當特區政府決定將政府總部搬遷到添馬時,我就向當時行政長官提出,希望保留這三幢政府建築物。因為這地方向來都是用作政府用途,很多人都稱這一帶為「政府山」。
要為這樣莊重的大樓尋找活化用途時,非常困難,我們也不希望將它改建為酒店或餐廳。因此,我和當時的律政司司長商議,他亦非常歡迎我的構想,將本來位於金鐘政府大樓的律政司總部,遷移到舊政府總部的東座和中座,後來我們將西座也交給律政司使用。我們希望將這個範圍建設為香港的律政中心,不但有政府的法律同事在這裡服務,亦預留了空間給海外和國際法律機構進駐。法治是香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所以有一組歷史建築可以反映香港的法治精神,是非常適合的。
主教山
這是聖公會大主教住的地方,通常稱為主教山。這裡有四座非常有價值的歷史建築,整個項目亦屬於保育中環的八個項目之一,該項目是唯一一個不是由政府擁有的歷史建築。原來計劃是在裡面興建一些新的建築物,用作私家醫院和福利之用,亦將四座古舊的建築物保留下來,開放給市民和遊客參觀。但是因為很多程序工作,幾年過去也未能開工。如果我擔任下一任的行政長官,我一定與聖公會繼續配合,希望這個項目可以成為保育中環的另一個亮點。
中區警署群
中區警署群是保育中環八個項目中最具規模的一個,亦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型的歷史建築保育工作,當中一共有十七個歷史建築﹕包括警署、裁判司署和監獄。建築年期早在十九世紀末,非常有歷史價值。香港回歸十周年的時候,香港賽馬會將中區警署群保育活化為文化藝術地標,並以此為禮物送給香港人,希望為遊客及市民提供多一個休閒的地方。
PMQ
元創坊是保育中環另一個非常有趣的項目。元創坊,英文稱作PMQ,就是Police Married Quarters。這建築物前身是兩座政府提供給已婚警務人員居住的宿舍。在PMQ門口一個比較細小的建築物,則是供警務人員子弟就讀的學校,後來成為了少年警訊其中一所會址。
因為宿舍是五十年代的建築物,隨著時間日益老化,兩座宿舍也因此空置。當時我作為發展局局長,非常希望為香港多保留一點歷史建築。所以我們就將原本用來重建為高樓大廈的建築,保育成現在的設計中心。活化後的建築還加建了一座連接兩棟樓房的橋,而近門口的小建築,就是一個小餐廳。PMQ為這個社區帶來了很多生氣和活力。我們活化歷史建築其中一個目的,正是希望為它們注入新生命。
在中庭的相連橋是一個新加的建築物,將原本兩棟分開的大樓連結在一起,裡面的空間非常實用,可以作展覽或晚會之用。叫這地方作The Cube,因為它是四方型的立體,在上面更有一個公園。在活化的過程中,建築師真的用了很多的心思,研究怎樣將這個歷史建築留下來的同時,也為它注入了一些新的建築元素。
今天的元創坊由一班熱心人士組成的非牟利機構營運,當中當然需要有一些譬如餐飲等商業活動來支撐。除此之外,PMQ亦為年輕設計師們提供了工作和展覽作品的地方。希望一段時間後,我們這班設計師會享譽國際。
永利街
永利街雖然不屬於保育中環的項目,但今天可以保留下來,都跟「天時地利人和」有關。永利街一帶本來是市區重建項目範圍,原計劃清拆並建高樓大廈,但我心中不捨。我對香港這一類「臺式」住宅很有感情。小時候我在堅尼地道上學,堅尼地道有「鳳凰臺」。我讀大學的時候沒有住宿舍,便和同學一起租了「桃李臺」。
這些「臺」多數沒有車路可達,平日鄰里間的小朋友就在「臺」上嬉戲,跳繩踢波,發揮非常濃厚的鄰舍精神,大家亦會常常一同吃飯﹔因此,我捨不得拆卸永利街。在政府和市區重建局商量的過程中,「歲月神偷」上映,社會迴響很大,大家都懷緬那份香港精神和情誼。這就給予我一個契機,說服政府和市建局,將永利街保留了下來。
當日這套電影的導演和主角,也因為香港保留了永利街而感到欣慰。
必列啫士街
這裡本來是「必列啫士街街市」,是一個很小型的地區街市,服務這裡的鄰舍一段很長的日子。這街市的建築風格和灣仔街市類近,是保育中環內相對小型的項目。街市經過「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招標後,我們選擇了將它活化為香港新聞博覽館,希望可以向市民和遊客介紹香港新聞發展歷史。其實,這一帶都很有新聞色彩,永利街很多商鋪以前都是從事印刷行業的。能夠與新聞教育基金處理這個新聞博覽館的項目,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希望這個項目能夠早日完成。
資料來源:林鄭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