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一季度醫藥進出口額256億 同比增長2%

2017-05-10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5月10日,根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我國醫藥保健品出口額為134億美元,同比增長2%,進口額為122億美元,增長15.5%。出口API在今年一季度“逆襲”呈現正增長,以我國VC價格為例,從每公斤4美元上漲到最高10美元;此外制劑出口也保持上漲,同比增長11%。但我國植物提取物出口仍繼續大幅滑落,同比下滑約12%。總體來看,我國2017年第一季度醫藥保健品進出口開局良好。通過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到各地進行的調研預測,今年醫藥出口和進口發展均會好於2016年。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許銘表示,中國醫藥行業發展正處於一個快速提檔、將要發生重要巨變的節點。在政府層面,藥監部門加快審評,衛生系統進一步深入醫療體制改革;在產業發展層面,國際步伐加快,質量水平提升,藥品流通兩票制實施,加快了整個行業的兼並重組,效率大大提升。尤其是去年,國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醫藥產業發展,例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說明健康產業已經被政府和普通百姓高度關注。醫藥產業不發展,中國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就很難實現,處於這樣的曆史階段,醫藥產業必將被推動加速前進。

  制劑出口回穩向好,但增幅不大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制劑出口呈現回穩向好之勢,出口額達7.7億美元,同比增長10.9%。傳統抗生素類藥品、維生素類藥品以及激素類藥品和胰島素類藥品都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從市場來看,我國制劑對歐盟、美國、東盟等市場出口都有較大幅度增長,同比增幅分別達到71%、25%和15%,但對南美和韓國的出口出現了較大幅度下滑。

  總體來看,國內制劑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形式日益多樣化,綠葉、人福、華海、複星陸續收購歐美印企業,拓展仿制藥生產線,恒瑞、正大天晴、石藥在研產品授權給跨國企業。此外,企業的研發和國際上市步伐進一步加快,泰德、華藥等企業加大日本市場開拓力度,未來我國制劑對發達國家市場的出口有望加快。

  但我國西藥制劑2017年出口增幅恐難大幅提高,其存在以下幾點原因:首先在國際方面,當前世界經濟依舊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美國特朗普上台廢除奧巴馬醫改,擬對藥品審評和生物醫藥領域改革,英國脫歐、意大利公投、歐洲經濟複蘇緩慢,日韓受政治影響經濟發展下行,非洲南美新興經濟體受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金融條件收緊影響支付能力進一步下降等都為我制劑出口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

  其次,縱觀國內,隨著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和兩票制的推行,我國醫藥行業將進入新一輪的調整期。雖然整體醫藥市場仍將擴容,進出口仍將保持較為穩定增長,但出口大幅增加的時機仍不成熟。

  原料藥維持量增價減,開局良好

  2017年一季度,隨著我國對外商品貿易的全面回暖,我國原料藥貿易也出現穩步增長的良好勢頭,進出口額達到88.82億美元,同比增長9.6%。其中出口額為67.22億美元,同比增長6.71%,但延續了2016年以來量增價減的趨勢,出口數量增長14.21%的同時出口均價下跌了6.57%。

  氨基酸類、青黴素類、激素類、頭孢菌素類等大宗原料藥依然是降價促銷的主要品類,不過也有解熱鎮痛類出口均價觸底反彈,維生素類延續漲價勢頭等情況,對各大洲市場的原料藥出口均為正增長。

  從國別上看,對美國、韓國的出口同比增長超過20%;進口額為21.6億美元,同比增長19.69%,也表現為量增價減的態勢,出口數量增長25.49%的同時出口均價下跌了4.62%。一季度為全年原料藥貿易創造了良好的開局,預計二季度將繼續保持正增長。

  提高創新競爭,藥企國際化是必然趨勢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原料藥發展迎來了很多市場機遇,但很多機遇是順勢而來的,中國原料藥的發展迎合了世界醫藥工業發展的上升期,特別是過去的20年間,中國抓住了這個機遇期,其中很多獲益是基於中國的成本、環境等比較優勢,同時付出的代價也很大。許銘認為,總體來說,中國是贏家。但下一步應該是中國企業從比較優勢轉向競爭優勢的核心階段,體現的方式是各種競爭優勢的組合,更多的要靠企業自身的實力了。

  目前,國內醫藥企業的競爭優勢並無法滿足現在和今後相當一段時間行業的需求。中國醫藥企業目前面臨兩個維度的競爭,第一是時間的競爭,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大力加快審評速度,CDE的工作人員目前已增加600多名,現在的“中國新”和“全球新”是在跟時間賽跑,如果中國企業不從核心競爭力下手,在國門口就會被外資企業打敗。第二是空間的賽跑,很多中國制藥企業已經入駐美國、澳大利亞、歐洲進行新藥試驗申請(IND),目前在美國進行IND申報的中國企業有70多家,例如百濟神州、恒瑞醫藥、東陽光藥、亞盛醫藥等,這使得臨床試驗結果可以實現國際同步,地理概念已不構成任何影響。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藥企要想真正將“中國新”變成“全球新”,只有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下共同提高速度,才能突顯創新優勢、贏得競爭。

  同時,許銘強調,醫藥產業國際化會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我國企業與國際的鏈接更多地還是停留在貿易層面,但下一步,隨著行業供應鏈延伸,導致產業鏈的延伸,以後中國醫藥的發展必然是在大的生產體系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是中國制藥產業鏈和全球產業鏈全面“無縫隙”接軌。

  而中國企業在進入國際市場過程中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注冊和認證,目前中國通過歐美GMP認證的企業有70多家,18個制劑、32個原料藥、3個疫苗通過了PQ,國際化的實力還相對較弱。注冊認證是中國制藥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第一個“坎”。

  其次是市場准入,中國企業要通過EMA,需要在歐洲國家建立分公司,或者與當地的經銷商合作,而歐洲每個國家的政策和實際情況都有所不同,這就需要企業結合國情,分別處理。

  除此之外,中國企業國際化還會面對產品進入當地醫保體系過程中的定價問題,上市後出現藥物警戒的處理,藥物警戒所帶來的媒體和藥監部門官員的應對,以及藥品的召回等一系列難題。

  2016年,複星醫藥12.6億美元收購GlandPharma是中國醫藥行業的一個大動作。未來,更多中國制藥企業的擴大發展也可能選擇收購國外企業,通過兼並重組在較短時間內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那么外資企業收購同樣是中國企業國際化步伐中需要提早思考的事。

[责任编辑:吴梓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