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填海造地是好主意

2017-05-11
来源:香港商报

  李幼岐

  對於臨海(或湖或江)的地方,假如需要土地以補用地的不足,「填海造地」永遠是一個值得考慮和實際采用的方法。香港得天獨厚,地處海域,又多島嶼,「與海爭地」絕對是大有條件。香港人包括官民,都不應指稱少地或缺地,只要思路放開一些,多想想「填海造地」,香港就不會有什麼「地從何來」的問題。

  香港適合填海

  世上「由海取地」最著名、最成功的例子,首推荷蘭。荷蘭的國土面積3.05萬多平方公里,人口1000多萬人。可是,地處歐洲西部北海之濱的荷蘭,地勢低平,全國三分之一的國土海拔僅只1米,又有24%的土地低於海平面,成為著名的「低地之國」。自古以來,洪澇不斷。因此,建堤排水,與海爭地,成了荷蘭全國官民長期關注的事,當然也是國策。迄今為止,荷蘭圍海造地的面積已超過600萬公頃。世上再也沒有別的國家或任何地方能有這樣的「與海爭地」成績。

  前不久,以前行政長官董建華為核心的「團結香港基金」,提出一項填海造地3500公頃,再搬移貨櫃碼頭和監獄提供1000公頃土地的宏大計劃。總共4500公頃,用於興建住宅、公共設施及交通用地,單是住宅,包括公營、私營,估計可建50萬個單位。這個填海造地大計,意義重大。有人名之為「新玫瑰園計劃」。想當年,「九七大限」將臨,港人對前途信心不足,不少人紛紛移民他國。有鑑於此,港府推出在大嶼山興建新機場的「玫瑰園計劃」。事實證明,這類大規模的投資建設計劃,確實有助於市民提升對前景的信心。毫無疑問,這也是振奮人心的有效方法。

  大規模填海造地,永遠是值得香港政府和港人認真考慮和貫徹實施的好主意。香港地區的陸地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但香港多山地,阻礙了利用發展。香港真正用於興建住宅、商廈、工廈、道路等的土地,大約只占十分之一,即100平方公里多些,包括銅鑼灣、灣仔、北角等區沿維多利亞海港的土地,都是由填海得來的。但如今已有新政策,維港兩岸禁止再進行填海。必須保護美麗的維港不再受侵蝕。這一政策是全民共識,且已由法律作了規定。那麼,要填海就得找其他地點。好在香港海岸多的是,要找填海處,絕對不困難,香港確實有必要填海造地,而我們也確實有這方面的有利條件。

  填海本小利大

  還有另一方面的問題:政府想利用棕地、少量郊野公園邊緣地、「見縫插針」的小面積土地建住宅樓,幾乎是例必受到這樣那樣的反對。反之,填海造地所得之大面積,不論政府如何利用,都絕對不會出現類似的「反對」,一切均可由政府「話事」,不亦快哉?此外,從商業角度說,填海得來的土地,除了用於建公屋、居屋、公共設施及道路,部分可拍賣用來建私屋。拍賣所得,肯定多於填海的成本。這是「有賺没蝕」的生意,淺見以為,不宜發包給私人發展商,應由政府自行打理。填海造地,有百利,無一弊,何樂而不為?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