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和扎洪通讯社网站发表题为《谱写中乌友好新华章》的署名文章,文中提到:“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西北大学等单位积极同乌方开展联合考古和古迹修复工作,为恢复丝绸之路历史风貌作出了重要努力。”
2012年至2015年,按照中乌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专门考古队,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业人员联合对明铁佩古城遗址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2016年,中乌合作的明铁佩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在之前考古工作和学术研讨的基础上,取得突破性收获。
2016年6月19日,中乌联合发掘明铁佩古城遗址的纪念碑揭牌
首次发现明铁佩城外郭城
据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遗址中乌联合考古队中方队长、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汉唐研究室主任朱岩石介绍,2016年度的明铁佩古城遗址田野考古工作,仍是以进一步探究和明确明铁佩城址布局为中心,重点对作坊区、“西门”进行发掘,并对可能的外郭城进行勘探。
从2016年9月6日到11月8日,考古队进行了第五次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首次发现了明铁佩古城遗址外郭城城墙,获得对该城址空间范围的全新认识。同时在内城南部手工业作坊区的发掘,首次廓清了作坊的建筑特点、文化内涵。此外,内城西门遗址的发掘、外城东墙附近墓葬的发现和发掘等,都取得了重大学术突破。”朱岩石说。
此次考古勘探和发掘,发现了明铁佩古城外郭城。考古队在东、南、西、北城墙各勘探出一部分城墙,并在发现之后,试掘了外城东城墙。外城东城墙保存较好,城墙两侧有伴生的文化层堆积;外城四面城墙大体可以复塬围合,明铁佩古城因此从500米×800米遗址扩大到约1300米×2100米的大型城址,成为公元前后费尔干纳盆地内面积最大的古代城址。“这一发现,以确凿的考古资料明确了明铁佩古城外郭城的存在和范围,不仅廓清了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关于明铁佩古城外城的种种推测和分歧,而且对于进一步明确明铁佩古城的性质,以及其在费尔干纳盆地乃至于整个中亚地区古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朱岩石说。
内城遗址发掘现场
在内城南城墙内,考古工作者发现并发掘了一处手工业作坊区遗迹。在此次发掘的400平方米范围内,清理出土坯房址5间以上,房内有烧灶、大陶瓮、积石等遗迹以及磨石、兽骨残骸等遗物。专家初步推测,这是一处可能与皮革加工有关的、功能完备的作坊遗址。在费尔干纳盆地内,也曾发现过类似的大瓮遗迹,但此次发掘,共清理出了14个大瓮,数量超过了先前发现的总和。先前的发掘,关注点多集中在大瓮的发现上,较少关注与大瓮有关的其他遗迹及建筑的状况。“通过此次发掘,不仅明确了大瓮与其周边的烧灶、积石、废弃坑等相关遗迹的共生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发掘表明这些遗迹分处5间房址内,明确了作坊遗址的建筑分布与状况,对这一作坊遗址的建筑布局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极大地扩展了对这一作坊遗址以及明铁佩古城文化内涵的认识。”朱岩石说。
费尔干纳盆地少见的完整墓葬
此次发掘的另一大成果是发现并发掘了明铁佩古城内城西城门遗迹。西城门是明铁佩古城城址目前所知的唯一一座城门,同时,西城门规模宏大,门址两侧有高大的塔楼形马面设施,显示了该城址具备的高水平防御系统,以及在本地区同时期古城中具有较高的地位。此次获取了西城门区域地上、地下建筑遗迹的分布信息,为进一步保护和展示西城门遗址提供了全面、科学、客观的考古资料。
此外,在外城东墙附近发现了一处墓葬区,并清理了其中一个保存完整的墓葬,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品,包括4件陶器、1枚铜戒指、7颗玻璃珠。保存完好的中古时期古墓葬,在费尔干纳盆地十分少见。此前,在2012年对城址北墙的解剖发掘中,曾在城墙堆积下发现有一座墓葬。地层关系表明,该墓葬早于城墙而存在,这为确定城址的始建年代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此次发现的墓葬和墓葬区,不仅进一步拓展了明铁佩古城遗址的文化内涵;而且,该墓葬打破外城城墙,系在外城墙堆积上营建而成,这些丰富的随葬品和出土的人骨,为进一步确定城墙废弃年代下限提供了难能可贵的重要实例;同时,这些墓葬以及在城墙上、下建造墓葬的现象,也为进一步探究费尔干纳盆地内的葬制、葬俗和古代文化的面貌和内涵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朱岩石告诉记者,2016年秋季的重要考古发现清晰地表明:作为公元前后费尔干纳盆地内面积最大的古城,明铁佩古城不仅有功能完善的城墙、城门、马面等城防设施,城内外也有规模宏大的大型建筑和道路系统,还有建筑格局清晰、功能完备的手工业作坊,而城外发现的墓葬区则进一步扩大了古城的文化内涵。这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将使得国际中亚考古学界重新认识明铁佩古城遗址,重新定位明铁佩古城在费尔干纳盆地和古代中亚历史上的地位。
在此次中乌合作考古发掘中,中国特有的“洛阳铲”铲探技术,和精准测量技术、计算机成图与数据分析软件的有机结合,成为发现并确认这座古城的关键。“乌方考古学者对地面有遗迹可循的古代遗址能够定位发掘,但对地面没有任何迹象的地下遗迹如何定位发掘,十分困惑。”朱岩石说,中国考古学人利用自己的特长,取得了中乌双方都非常满意的成果。
东侧外郭城墙的探沟
明铁佩古城联合发掘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对明铁佩古城遗址的合作发掘,是中国考古学者在境外开展的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项目之一,也是中国考古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开始。在中乌两国相关部门的关怀、指导和大力协助下,该项目正有序开展,并获得了重要的学术收获。”朱岩石告诉记者,明铁佩古城遗址的合作发掘与研究是一项长期工作,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对该城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将着眼于长期、全方位、宏观的视角。因此,需要以明铁佩城址的考古研究为中心,以该城址出土的大量有明确地层单位的出土遗物为基础,参照已有的考古资料,建立该区域内古代文化的考古学谱系与编年;同时需要开展较大范围的调查工作,对费尔干纳地区的古代遗址进行系统的调查与研究,明确明铁佩古城遗址在该区域古代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进而研究费尔干纳地区古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全面推进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地区古代文化的研究。
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缘优势,中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由粟特人、阿拉伯人组成的商队曾经在此将东西方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转运;东西方文明在此碰撞、交流;丝绸之路由此通过,并向东西方延伸。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造就了乌兹别克斯坦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明铁佩古城遗址所处的费尔干纳盆地,又是中亚地区在空间上距离中国最近的一个地理单元,自古以来与中国的联系非常密切,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作为两个文化交流组成部分的明铁佩古城遗址的联合考古发掘工作,中乌两国的考古工作者继承两国延续2000余年的友好交往历史,必将为中乌两国的交流和友谊,也为古老的丝绸之路增添新篇章。”朱岩石说。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塬所长王巍评价,此次考古发掘的明铁佩古城,为寻找以出产汗血宝马而驰名于世的大宛国首都提供了重要线索,也是中国考古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