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中國康複市場規模5年後將突破千億 人才短缺成瓶頸

2017-05-17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王可然

  康複醫療機構建設再次獲得國家層面支持。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全科診所和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康複護理等專業機構。

  而在人口老齡化加劇背景下,社會對康複醫療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大。據機構測算,到2022年中國康複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

  在看到機遇的情況下,社會資本也是紛紛湧入。天津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大醫院更多地處理疑難雜症、急性病人等。急性病人進入康複期可以轉診至康複醫院,能夠更合理地分布與利用醫療資源。

  而在5月13日舉行的泰康康複· GRS開放日暨首屆泰康康複醫療發展論壇上,泰康保險集團副總裁兼泰康之家首席執行官劉挺軍表示,如果大力發展康複醫療,就可以形成急性期在三級醫院,亞急性期轉到康複醫院,恢複期回到社區的三級醫療體系,最終實現降低醫療費用的目的。

  中國康複醫療市場潛力巨大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康複醫療市場僅為200億元,人均15元,僅為美國的3%。

  華創證券一份研報指出,據統計,發達國家“中風”的殘疾率為30%左右,而在中國,殘疾率高達75%以上,主要原因就是患者缺少康複治療環節。

  在我國康複醫療市場規模仍然小的情況下,潛在需求卻在不斷擴大。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數量和占比持續提升,2014年60歲以上老年人達到1.38億,占比首次突破10%;殘疾人數量超過8500萬人,人口占比約為6.21%;慢性病患者高達2.6億。

  據天風證券研報測算,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康複市場規模和人均費用都還有很大差距。政策瓶頸的突破預計推動康複產業高速發展,到2022年中國康複市場將突破千億。

  在巨大的康複需求面前,地方已經開始布局。例如,2016年,北京啟動了首批公立醫療機構向康複機構轉型,其中包括西城區展覽路醫院等6家機構。今年初,北京又啟動第二批向康複機構轉型的6家公立醫院。

  社會資本也紛紛進入,想要分一杯羹。華創證券上述研報指出,康複醫院憑借其盈利周期短、標准化程度高和易複制擴張等特點,同時緩解公立醫療系統看病難、看病貴的痛點,受到社會資本的青睞。

  在業內看來,康複醫院也有助於緩解醫療費用壓力。

  劉挺軍認為,目前,醫療占GDP比重已達6%左右,每年仍在不斷增長。如果醫療費用不能很好控制的話,國家壓力將非常大。

  康複人才的質與量均需提升

  在行業人士看來,當前國家醫療費用支出一直降不下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亞急性治療機構,導致患者的急性期與亞急性期治療都擠在大醫院內,患者平均住院時間太長,床位周轉率低,醫療資源緊張。

  在具體如何降費上,泰康之家副總裁兼醫療發展事業部總經理朱正宏表示,同樣一個氣管切開住在ICU,公立醫院和康複醫院一晚上費用差很多。這種從急性期到亞急性期的轉變,前往康複醫院是可以極大降低醫療費用的。

  看好康複醫療未來前景的同時,一些問題也必須直面。

  劉挺軍坦言,還需要好的支付體系引導。目前,在設備、治療、手術等方面的報銷比重比較大,然而也需要看到前端的預防,後端的急性後期的康複和長期護理方面有支付支撐的重要性。

  劉挺軍也指出,康複醫院面臨的客觀問題就是質量體系與臨床流程的更好構建。過去康複、老年醫療等在大醫院是一個邊緣性的存在。在這樣的體系下面,導致目前面臨缺乏真正訓練有素,質量均衡的康複醫師、治療醫師。

  人才質量需要提高的同時,人才短缺同時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華創證券研報指出,參照國際標准,考慮到我國2萬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看康複的需求,康複治療師的需求至少為30萬人。

  然而,據《“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全國康複醫院、護理院、護理站從業衛生人員分別為36441人、11180人、316人。

  這樣的康複醫療人才數量無法與龐大的康複醫療服務需求人數相對應。華創證券研報指出,一般來說,培養一批專業的康複治療人才至少需要四年,目前針對人才稀缺的解決辦法可通過臨床醫生轉崗等措施彌補。

[责任编辑:吴梓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