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全球经济升级新动力!广东将打造一条超百公里“科技创新走廊”

2017-05-29
来源:塔木德富豪会

  5月22日上午,在胡春华同志所作的省党代会报告中,频现深圳元素,8次提及深圳,涉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领域 。

  其中有一条:完善区域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打造穗莞深科技创新走廊 ,引起了深圳人的极大关注。

  紧接着,5月27日下午,广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伟中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中提到: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加快打造更具全球竞争力、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基于此,我们有理由判断,深圳将联手广州、东莞要联手干一件大事!打造一条超百公里“创新走廊”!这件大事必然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的一笔。

  关于这条科技创新走廊,东莞也可谓是非常积极。

  据悉,东莞“十三五”规划透露,将打造华南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并以松山湖地区为核心,规划纵向连接松山湖、生态园的“创新轴”,形成承接广深、横贯珠三角东岸的“创新走廊”。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相关的规划概念设计也在进行当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规划师黄斐玫 邱凯付就发了一篇构建“穗-莞-深-中”科技创新走廊的文章。

  图1 旧金山湾区及粤港澳湾区主要环湾区节点的空间距离

  在文章中指出:根据各个节点的发展规划以及其发展基础,本研究建议创建国家级“穗-莞-深-中”创新走廊,目前这一科技创新体系在的各个节点在空间规划方面均有相应定位和引导,而且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其中:

  1)深圳前海利用自贸区及金融创新区的优势,重点是发展企业金融、信息服务以及航运、物流服务等。

  2)深圳大空港与东莞长安新区主要依托的是两地扎实的制造业基础,重点是依托深莞尤其是深圳在互联网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发展网络经济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基地以及在文化创意、国际合作交流方面的创新。

  3)南沙新区重点发展金融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先进制造等创新产业基地。

  4)中山翠亨新区此重点在于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和旅游休闲、以及职业技术教育、促进西岸产业升级方面进行创新培育。

  另外,《从深港创新圈到广深港创新走廊》(向东等著)一文指出,香港和珠三角各地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为深港创新圈走向广深港创新走廊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广州-东莞-深圳-香港之间,沿着广深及广深沿江高速,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主动脉。即将建成的穗莞深城际,将强化这一发展轴线,而且为沿线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

  这一轴线的两端,牵起的是全国三大科技强区中的两个:深圳的南山区和广州的天河区,这两个区也是创新和高科技实力最强的两区。

  在建的穗莞深城际轨道的两边,则分别连接了广州白云和深圳宝安两大国际枢纽机场,对于沿线地区来说,这是极佳的发展区位。

  创新走廊的塑造:

  目前沿线仍存在较大的问题:

  1、沿线的景观及环境。省领导最近指示,要开展广深交通沿线的环境整治,改善沿线景观。广州即将在年底召开财富500强的大会,每年的广交会客商也奔走在广深沿线,这对于大湾区的整体形象非常重要。

  2、客货混杂。珠江东岸分布了黄埔老港、新港、新沙港、东莞港(虎门)、深圳西部港区,广深高速时常发生拥堵,其中很大比例则是货运的车辆。

  3、环境污染。电镀企业密集的长安新民社区,虎门立沙岛存着50万吨的危险化学品。湾区东岸的环境与宜居相去甚远,穗莞深轴线两端与中间有较明显的差异。 东岸的中间地带仍处在工业化如火如荼的时期,不过东莞城区附近、松山湖等城市建设已经比较完善。

  马丁繁荣研究所的主任、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商业与创意力教授Richard Florida在2004年出版了一本经典的著作《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提出了一个新的创意阶层的出现, 这个社会阶层以提供创新力/创意为特征,有其自身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于他们来说,可步行的街区、有活力的城市中心是富有吸引力的。

  粤港澳大湾区要再上一个新台阶,必须产业继续转型升级,吸引价值链高端产业的集聚。

  图 东岸走廊:过去的发展模式:后工业化与工业化交织的走廊带

  今天特别推荐南方网南方观察的文章,来解读这条“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到底意味着什么?

  珠三角观察|美国128号公路是一条什么路?广州深圳要联手干一件大事!

  来源:华南城市智库 作者:郑佳欣工作室

  【策划】小黑 西西【撰文】郑佳欣 张素圈 朱紫强【校对】黄买冰

  广东将要借鉴美国128号公路创新廊道的经验,以广深沿线为主轴整合创新资源、打造科技创新走廊,为全省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对口帮扶机制,推动区域经济更紧密合作。

  来自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这一最新信息,信息量巨大。这可能将预示着广东经济版图上的一次“手术”——打通血管,让创新要素跑起来、动起来。

  广州、深圳这两座相距100多公里的一线城市,彼此的较量一直牵动人心。而现在,广州和深圳要从区域的竞逐走向深度的合作,联手干这样一件大事——参考美国128号公路创新廊道,打造广深沿线创新走廊。

  美国128号公路创新廊道有多牛?广州、深圳联手打造这样一条创新走廊,意味着什么?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格局会因此改变吗?

  美国128号公路是一条什么路?

  美国128号公路是一条怎样的公路?今天,观察君带你去看看。

  一切还得从二战后说起,那时美国还没有硅谷,洛杉矶、三藩市等西部一大片地区依然是偏远地区。而美国东部却星光闪耀,一切皆因“128号公路”。

  这条长108公里的高速公路,环波士顿市外缘绕行。公路两旁,林立着电子、宇航、国防、生物工程等大大小小的公司和工厂,已发展成与硅谷齐名的美国微电子技术中心,被称为“美国的技术公路”。

  两者如今都是全球创新创业的风向标,探寻其成功的秘密,“智力支持”是最重要的一极。

  硅谷坐拥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而“128号公路”则囊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65所大专院校,其为波士顿高技术工业区提供了大量高水平的科学家、工程师和高级技术人员。

  广东创新点题,为何不是硅谷,而是128号公路?

  除去高精尖的科研院校,128号公路成功的因素中,政府与市场的力量更不可忽视。这也是其不同于硅谷的路径支持。

  彼时,这条128号公路上的公司掌握了大量电子管专利技术,并独占着“美国军方”与“民用通信市场”的大单。极尽一时风光的摩托罗拉总部就诞生在此。

  而且,128号公路带毗邻纽约金融中心,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大学、风投合作研发和创办公司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圈,吸引了众多的人才和风投资金,生物产业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由此产生。

  政府和市场力量奠定了科技的基础,加上高精尖科研院校的智力支持,以及金融资本的助推力,几股力量交织成就了128号公路的辉煌。

  纽约金融中心

  再看广州和深圳,位于东部的地理位置和“128号公路”接近。

  两座城市也各有优势。

  金融方面,两地都在紧密布局。

  广州与深圳相比,最大的优势却是在“学”和“研”,高校比深圳多,水平也更高。深圳则是市场化程度高,对人才集聚吸引力,其创新更多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但短板在于高精尖的科研力量。

  广深的创新联手意味着什么?

  广深这两座一线城市,如此紧密的同处于一个高度连接和流动的城市群上,一直是站在聚光灯下。

  2016年,广州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610.94亿元,同比增长8.2%。

  而2016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19492.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9.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3个和1.5个百分点。

  北上广深2016年GDP数据对比。(数据来源:各城市统计局)

  可以看到,在四大一线城市之中,广州、深圳的增长动力强劲,保持着对上海、北京的追赶态势。

  以前,我们说得更多的是广州、深圳两座城市的较量。被炒作得最多的话题就是深圳超越广州改变一线城市格局。

  而现在,发展势头凶猛的广州、深圳的创新联手,可以说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智力对接。

  广州是广东的“创新大脑”。在广州,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大学城及国际创新城,南沙自贸片区等创新“北斗七星”承载着全省最多的“最强大脑”。

  有普通高等院校79所,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33个,汇聚了广东全省70%以上的科技人员和95%的博士。

  深圳刚刚迎来ARM(中国)的正式落户。深圳被《经济学人》杂志称之为世界创新和发明的“皇冠上的明珠”。

  国际知识产权组织(WIPO)PCT专利数据库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深圳累计PCT专利69347件。在全球性的创新活动活跃的城市中居第二名,仅落后日本东京,但领先美国硅谷。

  一个是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的“创新大脑”,一个是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创新引擎”,广州、深圳的创新联手,毫无疑问有着极强的互补性。

  更具有想象空间的是,广州、深圳两座一线城市的联手,并不只是1+1。

  广州的身边站着制造业大市佛山,深圳的身边则是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和加速快跑的惠州。

  可以说,广州和深圳的联手,是两大超级城市的创新连接,甚至有可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里一道坚挺的创新脊梁。

  广深联手,这盘大棋可以怎么走?

  我们大家每天在用的微信,总部就在广州。但是腾讯总部,也在深圳。

  每天,在微信总部所在的广州TIT创意产业园内,都会有始发于深圳的大巴车停靠。车上的乘客,有家在深圳、工作在广州的微信高管,也有从深圳赶来的产品经理。

  微信之所以诞生在广州,提供支撑力的正是广州拥有技术成熟度和产业规模都位居全国领先地位的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

  一个企业,坐拥广深,也因此拥有了更多的动能。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和腾讯一样,跨城来发展。

  微信的广深双城记,给我们打造科技创新走廊提供了一个样板。

  值得一说的,还有富士康。

  深圳龙华科技园区可以说是富士康的大本营,在这片不足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着惊人的近30万名年轻人。

  今年初,富士康又把投资610亿元的10.5代8K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落到了广州增城。这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显示器项目,年产值规模将达到千亿元。

  从深圳到广州的布局,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怎么想?

  他说,从过去的深圳、佛山、中山、珠海到现在的广州,过去近30年沿着珠三角环线高速一步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就是希望让珠三角环线能像硅谷的280高速公路,也成为一条串连信息技术的高速环线。

  透过微信和富士康的双城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到,未来,以广深沿线为主轴整合创新资源、打造科技创新走廊,背后铺开的其实就是一张开放的智力共享网络,构筑一条创新密集带。

  在这里面,三股关键性的力量将会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一是政府的力量。政府的有形之手,通过规划、政策的引导,来推动广深沿线的创新要素整合。

  二是市场的力量。这是广州、深圳这两座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所擅长的事情,让企业作为创新网络的联络者和催化剂。微信、富士康,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未来的风向。

  三是高校的力量。这是广深的创新联手最需要打通的一条创新快车道。根据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名单统计,2015年高校数量排在前三的为北京、广州和武汉。

  而深圳正在加速推进一流大学建设,按照计划,到2025年,深圳全市高校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广州、深圳的高校科研力量如何被撬动起来,为创新走廊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撑,是一道需要回应的命题。

  在《智能转型:从锈带到智带的经济奇迹》一书里,作者提出要“唤醒睡美人”,让所在的地区成为世界上最智能的地方。这需要有远见、有担当的联络者将机构、政府、企业聚拢到一起,共襄大事。

  广州、深圳的创新联手,正是一次迈向智带奇迹的新探索。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