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債券通管理 人行徵詢意見 「北向通」無限額 6萬億待涌入

2017-06-0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繼「滬港通」、「深港通」之后,市場對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進一步互聯互通期待已久。昨天,人行發布《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此次發布的《辦法》明確適用於「北向通」,對「北向通」投資額度沒有進行限制。有分析認為,隨著「債券通」的實施,未來5年外資進入人民幣債市規模或達7000-8000億美元(約5.46萬億-6.24萬億港元),中國也將借「債券通」擴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北向通」先行

  據了解,債券通包括「北向通」及「南向通」。此次發布的《辦法》適用於「北向通」,即香港及其他國家與地區的境外投資者(簡稱境外投資者)經由香港與內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在交易、託管、結算等方面互聯互通的機制安排,投資於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

  債券「北向通」投資標的為銀行間債市所有券種,境外投資者可使用自有人民幣或外匯投資,使用外匯投資的,可通過香港結算行辦理外匯資金兌換,香港結算行由此所產生的頭寸可到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平盤。

  另外,使用外匯投資的,債券持有人應在一家香港結算行開立人民幣資金賬戶,專門用於辦理「北向通」下的資金匯兌和結算業務。但「北向通」沒有對投資額度進行限制。而對於「南向通」,有關辦法將另行制定。

  《辦法》還指出,人行會同國家外匯管理部門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等相關監督管理機構加強跨境監管合作,防範利用「北向通」進行違法違規套利套匯等活動。

  將完善人幣回流機制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債券通」是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新里程碑。穩妥推進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是中國既定戰略。作為託管量和債券餘額均處在全球前列的中國債券市場來說,逐步擴大開放、與國際金融市場接軌是大勢所趨。

  有分析認為,「債券通」初期先開通「北向通」,實則是給境外機構增加了一條可通過境內外基礎設施連接便捷入市的新渠道,以提高入市效率。人行相關負責人也曾表示,「債券通」主要有三方面意義:一是通過「債券通」進一步強化香港在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中的橋頭堡地位,維護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二是有利於加強內地和香港合作,促進兩地實現雙贏。三是有利於中國金融市場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豐富境外投資者的投資渠道、增強投資者信心,有利於在開放環境下更好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除了對債市本身的影響,工銀國際研究部副主管涂振聲也指出,「債券通」的開通將進一步完善境外人民幣的回流機制,也擴大了境外人民幣的投資渠道,對人民幣國際化,以及資本帳的改革開放有重大意義。不過,往后還需要其他風險緩冲工具的配合,以及適時擴大適用投資者範圍。境內外債券收益率的差异也是影響「債券通」短期成效的因素之一。

  德銀料千億資金待入場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末,中國債券市場託管量達到65.9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三、亞洲第二,公司信用類債券餘額位居全球第二、亞洲第一。目前,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直接投資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2016年人行發布3號公告進一步拓寬了可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投資者類型和交易工具範圍,取消了投資額度限制,簡化了投資管理程序。

  截至目前,已有473家境外投資者入市,總投資餘額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其中,已有近200家在港金融機構進入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但境外投資人的投資比例僅占債券市場的1.9%,其中持有國債規模占比3.93%,遠低於日本的10.3%和韓國的17.3%。

  德意志銀行此前發布的報告預測,隨著「債券通」的開展,未來5年外資流入人民幣債市的規模或達7000-8000億美元,其中約六成來自各國央行和主權基金,四成來自機構類投資者。未來四年外資流入將進一步提速。

  債券通三大交易細節

  託管清算機構開戶

  「北向通」實行多級託管模式,其中,上清所為總登記託管機構,香港金管局轄下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為次級託管機構。因此,CMU應在上清所開立名義持有人賬戶,用於記載名義持有的全部債券餘額。

  債券交易流程

  境外投資者通過人行認可的境外電子交易平台發送交易指令,并在人行認可的境內電子交易平台與其他投資者達成交易。

  外匯資金投資及風險對冲

  境外投資者可使用自有人民幣或外匯投資。為對冲外匯風險,境外投資者可通過債券持有人在香港結算行辦理「北向通」下的外匯風險對冲業務。香港結算行由此所產生的頭寸可到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平盤。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