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2

「脏手套」民营铁塔进入官方协调机构,到底让谁尴尬了?

2017-06-01
来源:钛媒体

摘要: 如果时光回到2014年的7月,彼时铁塔公司刚刚成立,宛如山中巨兽突然下山呼啸而来,誓言三年内上市,要解决通信行业基站建设顽疾,不知道那时候多少民营铁塔公司胆战心惊彻夜难眠。

最近有两个消息,如果放在一起看颇有意思:一个是中国铁塔公司将赴香港IPO融资100亿美元,另一个是工信部联合国资委发布的《2017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首次明确民营铁塔机构纳入协调机构。

如果时光回到2014年的7月,彼时铁塔公司刚刚成立,宛如山中巨兽突然下山呼啸而来,誓言三年内上市,要解决通信行业基站建设顽疾,不知道那时候多少民营铁塔公司胆战心惊彻夜难眠。

斗转星移,三年之后的今天,民营铁塔公司竟然在铁塔公司赴港IPO上市之际,登堂入室,成为协调机构的一员,恐怕是当时成立铁塔公司的制度设计者们,以及铁塔公司自己也未能预料到的吧?

毋庸置疑,已经拥有170万座铁塔的中国铁塔公司在过去三年三大运营商高歌猛进的4G建设中的作用与艰辛,但是春风吹又生的民营铁塔公司的顽强存在却也凸显通信行业发展的顽疾依然是难言之隐。

这意味着政策制定者们不得不承认,在解决电信运营商「建站难」这件事情上,民营公司作为脏手套的角色不可或缺,从而意味着中国的铁塔建设行业将正式进入「强龙与地头蛇并存,全国独家垄断与区域性多寡头竞争格局」——中国铁塔公司依靠政策强力加持在全国范围维持独家垄断的名分,在区域上,却是事实上与多家民营企业多寡头竞争的状态。

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说,自从出资成立铁塔公司之后,其实有一件事情非常的令人尴尬,暨曾经名正言顺正大光明的新建铁塔、机房等基站配套设施以及室内分布系统,一夜之间变成了只能偷偷摸摸的「违法违规」行为,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正常建设变成了在一些人眼中的「私搭乱建」,基站配套设施建设成了「资本主义的尾巴」,想在网络服务上寻求差异化成了「社会主义的草」,这实在是令人意想不到,却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那么,问题是已经拥有170万铁塔的铁塔公司,为何还是不能满足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基站建设需求,还会有民营铁塔公司的存在以及「个别」企业「违规」的「私搭乱建」呢?

恐怕不能用一句存在即合理来解释了。

一些地方运营商第三方铁塔的招标公告信息或许能够说明一点问题。

中国联通江汉公司2017年5月22日公布在工信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招标投标管理信息平台的信息显示,2016年湖北联通省分公司发布的《关于加快4G网络建设进度的通知》文件要求「地市公司进一步整合第三方铁塔资源实现『硬骨头』铁塔的突破」,其中「部分地市分公司已开始引入第三方铁塔公司开展试点建设工程,解决的疑难站点突破了100个。」

同样在湖北,2016年6月份,湖北电信曾经公布了第三方铁塔招标需求,共计264个疑难站址,项目估算规模约1248万元。

在某些地方运营商的第三方铁塔招标公告中,招标文件会明确要求:「租赁站点自身及站点内外周边的协调问题、安全问题、租赁站点引起的纠纷及协调产生费用由申请人完全负责。」

这是一种典型的大包干免责需求,恐怕只有民营铁塔公司才能满足吧?最后的硬骨头还是需要电信运营商自己去消化。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民营铁塔公司的存在是一种乐观其成——尽管也有部分的经济学者相信垄断者存在良心发现潜能和自我监督的基因,但是信奉自由市场和竞争的学者们依然维持着只有竞争才能带来繁荣和效率的基本价值观。

这一点,其实在部分第三方铁塔的招标公告中能够窥见一斑,比如很多地方运营商会参照铁塔模式与第三方民营公司合作,但是在价格上,却一般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最终入围租赁价格=铁塔公司公布的同类型站点租赁价格x应答人折扣率,最终租赁价格应不高于公示的铁塔公司公布的同类型站点租赁价格。

比较竞争的好处就在于,电信运营商可以有效的衡量自己的成本效率,并通过同类工作的横向对比寻找到问题所在,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抑制垄断者提高价格或者隐瞒成本结构的冲动。

无论如何,在三年之后,工信部国资委把民营铁塔纳入协调机构,是对现实世界的一次正视,放弃政策理想主义和对顶层设计的至善至美的美学追求,是一件好事。

就是对铁塔而言,也同样是一件好事,毕竟服务股东,降低行业成本既需要内省自查,也需要外部鲶鱼的刺激。

作者:志刚水煮通信 原文鏈接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