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夫差、勾踐青銅劍2400年後重聚蘇州故地

2017-06-29
来源:中國新聞網

  

夫差、勾踐青銅劍2400年後重聚蘇州故地

 

  遊客參觀吳越王青銅劍。 鍾升 攝

  28日,“大邦之夢——吳越楚青銅器特展”在蘇州博物館開展。115件吳、越、楚青銅器彙聚一堂,多角度展現了春秋晚期到戰國早期吳、越、楚三國間的關系。

  本次展出的青銅器來自中國國內的22家文博單位,共95套115件,涵蓋了兵器、樂器、禮器等方面。其中,吳王夫差劍和越王勾踐劍同台亮相,引人注目。據蘇州博物館副館長程義介紹,“這或許是公元前473年勾踐滅吳後,兩把劍首次在蘇州故地重逢”。

  談及本次展覽的初衷。從2009年就開始籌劃的程義表示,蘇州是吳文化的中心,長期以來,人們對春秋戰國時期蘇州曆史的關注都集中在吳國上。“但是從公元前473年勾踐滅吳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這250年的蘇州曆史卻少有人關注。如同一段空白的曆史”。

  在程義看來,越國、楚國都對蘇州文化有過非常重要的貢獻,與蘇州文化淵源頗深。通過這次展覽的文物,希望讓公眾更加了解這段“被忽略的曆史”。

  

展出的越王勾踐劍。 鍾升 攝

 

  展出的越王勾踐劍。 鍾升 攝

  “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無聲的曆史,帶有銘文的青銅器更是如此,它們幫助我們確認史書的記載,彌補史書的不足”,上海博物館研究員周亞一邊認真鑒賞著文物一邊說道。

  展品中,吳王餘昧劍上有銘文75字,是現存銘文最多的一柄劍,提及了吳國前後三代君主,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吳王諸樊戈上則刻有銘文“攻吳王姑發諸樊自作作元用”,程義認為“姑發”極有可能是“姑蘇”一詞的源頭。

  此外,部分銘文還令今人重新審視一些曆史觀點。2009年出土的曾侯與鍾上刻“吳持有眾庶,行亂”,對吳國攻楚進行了批判。“長期以來我們都是從伍子胥的視角看待吳楚戰爭,認為吳國一方是正義的,曾侯與鍾則從曾國的角度為我們提供了解讀曆史的不同視角”,程義說。

  除去史書中耳熟能詳的劍戟幹戈,展覽還展出了大量的禮器、樂器、食器,還原了史書之外古人們日常生活的一角。程義介紹道,“細細探究細節可以發現,這些青銅器在設計、制造上頗有神似之處。這告訴我們,除了史書中經常提及的戰爭外,吳、越、楚三國民眾在文化技術上也保持著交流,是它們共同澆築了今天蘇州乃至整個江南地區文化的根基”。

  記者 鍾升

[责任编辑:潘洁]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