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4

香港電視專業人員協會會長徐小明 冀東方荷里活浴火重生

2017-07-10
来源:香港商報財經副刊

 香港這片彈丸之地,曾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出口地,產量僅次於美國荷里活,只是近年港產片產量由每年最高約二百部跌剩至今雙位數字。香港電視專業人員協會會長徐小明認為,影視界之衰落敗於多方面,包括︰業界忽略長遠計劃、政府紙上談兵,加上鄰近國家急起直追,令香港遠遠被拋離,縱使有深厚根基及獅子山精神,恐仍不能挽回頹勢。適逢香港回歸20周年,他寄望政府助業界捉緊「一帶一路」商機,令火鳳凰重生,讓東方荷里活再次發光發亮。


徐小明縱橫香港演藝圈數十載,經歷了影視界興衰。

根據香港票房有限公司紀錄,1995年前,十大賣座電影多以港產片為主,成功捧紅了不少天王巨星。5歲開始當童星、曾任英皇電影行政總裁,並一手創辦有線娛樂台,縱橫影視圈數十載的徐小明,回想當年影視界百花齊放,只要夠創意便獲老闆賞識,他帶笑說﹕「以前老闆會好豪氣,放心讓導演去選角,一部捧不紅,再試第二部,加上大家創意無限,勇於嘗試各種新事物。結果,非小生料子的洪金寶變成『一代宗師』,武師出身的成龍成為國際巨星。」他稱這全是導演的慧眼和老闆給予的信心。

業界未結盟 忽略長遠計劃
可惜桃花依舊,人面全非,至今香港當紅演員仍是三四十年前冒起的,新人更難有出頭天﹗據香港影業協會綜合2016年香港電影市道整體情況,首輪上映電影,香港電影僅佔60部。而港大民調比較1998年177個本地製作電視節目所得總平均欣賞指數為70.6分,平均認知率為35.7%,於2016年撇除新聞財經報道節目,201個本地製作的電視節目所得的總平均欣賞指數下降至66.99分,平均認知率為18.4%。

對於以上現象,徐小明認為有兩大因素影響所致,一是業界忽略了長遠計劃,那是因業界於黃金年代只顧與同行單打獨鬥,未能結盟向工業化發展﹔同時,回歸後遇上金融風暴,很多投資者紛紛撤資,由於資金緊絀,導致港產片產量急速下降,隨後內地開放市場,港產片更是一沉不起,「因為市場萎縮,老闆變得吝嗇,不再給予機會新人,只盲目追求大數據,根據網上小說的點擊率改編劇本拍成電影,可惜卻被人利用這點製造假數據,很多爛片就是這樣拍出來。」他又謂,導演也只用紅星,將所有資源投放在明星身上,結果製作費相對減少,惟有將貨就價,整部戲便變得粗製濫造,「漸漸大家不再去思量、創新、求質量,一有題材便互相抄襲,直至玩到題材死才再想其他,慢慢地流失了觀眾﹗」

上圖表資料顯示,1993年是港產片的高峰期,1997年跌至雙位數,千禧年則反彈回升,惟在2002年至今便停滯不前。

CEPA出台 嘆港府紙上談兵
2003年,《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為港產片開啟進軍內地的大門,容許香港本土投資和製作的華語電影,經內地部門審批後,可不受配額限制進入內地市場,京港合拍片可視為國產片於內地上映,但合拍片主要演員需要至少有三分一來自內地。CEPA的催谷,令合拍電影每年總數由初期約10部增長至去年的54部,可是純本土製作、在港首輪上映的電影,卻跌剩至去年的60部。

提到CEPA,徐小明力指政府只是紙上談兵,根本沒有實質為業界掌握機遇,「我以前曾跟內地一位領導談論過,他表示上任至今,香港管理文化的部門從沒有跟他接觸洽談,也沒有代表影視業界去溝通,到底該如何借助CEPA進軍內地,或是香港同行有什麼訴求。香港政府永遠都是這樣,無人跟進、無人推動、也無人組織,形同虛設﹗」他認為這是令影視界衰落的第二個原因,「雖然香港發展局、香港發展基金可資助200萬元讓業界拍戲,但申請文件繁多,填完表格又要整理資產表,做完一切手續比拍一部電影更辛苦,令業界望門卻步,寧願向其他人叩門。現在大家看到的增長,並非由政府扶持所得,而是業界自己努力。不過,電影界還算好,電視方面的協助簡直是『零』。」

昔日港產片票房曾創造不少輝煌成績,如1990年周星馳主演的《賭聖》,票房收入高達4000多萬港元。

製造平台交流 惜不獲支持
於四五年前,徐小明見政府沒有行動為電視界發聲,於是聯同一班有心人舉辦「亞洲彩虹獎電視頒獎典禮」,希望製造一個平台讓業界互相認識、合作,同時吸納其他地區專業人員意見。惟創辦第一年後香港政府已不表支持,反而澳門政府樂意接棒,舉辦了第二及第三屆,來到第四屆,馬來西亞更主動與他們簽約,他語帶無奈說﹕「政府實在不懂從業界角度去看市場,不懂得扶持,又沒有政策﹗我們想為香港做多些事,卻不獲支持,現在惟有往外走﹗」

 

徐小明認為政府應設立文化部門,定期跟影視業界交流,聽取訴求。


抓緊「一帶一路」商機

今年廣電總局副局長童剛曾於發布會上表示,未來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於影視作品上將會越來越多合作,並已與15個國家簽署電影合拍協議,與新西蘭、英國簽署電視合拍協議。「一帶一路」再次為影視界帶來曙光,徐小明覺得今次業界應團結起來,不要各家自掃門前雪,謙虛向市場其他專業學習、培育人才,同時與政府舉行固定例會,反映業界訴求,當渠道打開了,業界便可藉此與外國溝通。

徐小明又提到,在2013年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16次會議中,廣電總局授權廣東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可審批於廣東省內舉辦對外電影交流展映活動,並審查相關影片包括港產粵語片,當將來影片於廣東省作商業發行時,廣電總局會盡量配合加快審批,以便縮減審批工作所需時間,有助港產粵語片更快捷方便地進入廣東市場。他認為﹕「廣東是一個票倉,佔全中國票房約七分之一,香港可以捉緊這個機會,而政府也可幫忙商討爭取更多允許,為港產片開拓更多發展空間。」他直言香港根基深厚,而且擁有最重要的寶石——創意,當能充分利用這個長處與內地資源結合,準確拿捏機會,或可以走出困境,藉「一帶一路」再創一個新局面。

 

借鏡韓國育人才
1999年,韓國國會通過《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大力推動文化、娛樂等產業,同年又成立「文化產業基金」,提供新創文化企業貸款,2001年政府再成立文化產業振興院,專責促進文化產品的出口。經過多年努力,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海外振興部資料指出,2004年共出口194部電影至海外62個國家,較2003年增加30部,平均每片出口價格較前一年上漲57%。而美國電影協會公布2016年全球票房市場頭20位,韓國已進佔第6位,證明韓國政府種種政策的努力獲得成果。

徐小明認為政府可借鏡韓國,訂立長遠計劃支持演藝界,「韓國懂得利用影視娛樂振興全國經濟,將它作為重點工業去培養,即使現在有成果,仍保持謙虛態度,每年政府都會斥資請嘉賓去研討製作,吸納其他國家的意見。」他又指出,韓國也懂得培育影視人才的重要性,如以前無的藝員訓練班,正正是個不錯的平台去發掘新星,「看看梁朝偉、劉德華、周星馳等全都是藝訓班出身,所以專門培訓藝人是很重要的。」他又寄望業界可以多給予新人機會,畢竟玉石也要經過琢磨才能變成「瑰寶」的。

香港曾孕育不少國際影星,如洪金寶(左)、劉德華(右)等。


徐小明Profile

徐小明生於香港,5歲當電影童星,之後一直在娛樂圈發展。從1973年開始,他先後於香港麗的電視、亞洲電視及香港有線電視工作,由演員、導演、總監,到1999年出任英皇電影行政總裁,同年創辦陽光衛視任職行政總裁。2002年擔任香港有線電視台執行董事,負責機構業務包括節目策劃及製作等。2003年,他聯同21位影視界同行創立香港電視專業人員協會,出任會長至今。2005年香港驕陽電影公司成立,同時兼任行政總裁。

[责任编辑:副刊部]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