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6

堅定自信走上新征程

2017-08-09
来源:香港商报

  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當中包含了對中國當前形勢及長遠走向的分析和策略指引,這意義深遠且還是首次公開披露的信息,甚有必要認真研讀,盡力理解。

  四個自信 三個意味

  習近平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處於重要時刻:一方面是進入了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決勝期,要完成這個建國「百年計劃」的近期目標。另方面又要為達致「百年計劃」的最終目標:在2050年把中國建設成為現代化強國以完成民族復興大業,圓了「中國夢」。在這重要時刻,必須科學地總結過去,展望將來,因此習近平提出了要掌握世情國情黨情的「三情」。事實也只有在這基礎上才可真正做好「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地達致下一目標的行動計劃。

  總結過去,最根本的一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拓性理論和實踐都已取得了重大成果,故今后最根本的方針是繼續高舉這面旗幟,并力爭更多更快地做出新成果。在這基本認識上,習近平進一步講述了更具體的觀點,并概括為「四個自信」和「三個意味」:要樹立在發展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上的自信,和意味着:一、中國要實現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二、社會主義在中國有強大生機活力,可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智慧和方案。

  取得自信本身就是個巨大成就,對經濟發展來說可說是無形資產(intangible asset),可助推動長遠投資及消費。對比過去則更覺自信來之不易,而且是有堅實的基礎支持,絕非妄自尊大的盲目自信。新中國建立以來便不斷受到質疑,指經濟前景不會好,「崩潰論」出了一代又一代至今未息。但歷史已證明了中國能不斷前進,特別是最近30多年所創造的奇迹更令舉世矚目,正如曾任奧巴馬政府首席經濟顧問的Summers教授所說:這段時期中國的高速發展在人類文明中史無前例,以約30年便走完了美國走了100年的路。雖然還有一些扭曲、抹黑或貶低中國成就的「唱衰」論調,但世界包括西方的主流意見已認可中國的發展成績。

  中國經驗可供借鑑

  故習近平提出的自信不僅是一種心態而是有物質基礎的,其內容更十分豐富全面,道路與制度的選擇自改革開放伊始便有重大爭議,蘇聯瓦解后俄國全盤西化,采用了震蕩療法但效果奇差,倒是中國走本國特色之路便走通了。這種在基本保留政治體制下搞混合型經濟的探索取得佳績,就是道路、理論及體制自信的最根本來源。與此同時,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也應成為文化自信的基石,對此更應多加研究。有西方學者如Wober等認為基督文化才能與現代化結合,故促成了工業革命,但也有不少研究在對比東亞及拉美發展后,認為儒家文化對促進經濟發展有其優點。總之,文化上要反對崇洋及西方至上。

  回顧當初,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確難說得清,只能「摸着石頭過河」。現在經過披荊斬棘后可算是初步摸出了門路,令自信可逐步建立,「三個意味」正是新生自信的具體反映。首先,中國必可達致強起來的飛躍。站起來已不可逆轉,富起來已初見成果,強起來也在一些重要領域初露頭角,顯示了未來發展的巨大潜力和亮麗前景。中國不單已避過了「中等收入陷阱」,還將要避過現時西方所陷入的「高等收入陷阱」,即就業或生產力增長低落的困局。國家新政特別是推動「雙創」及創新型發展模式、供給側改革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新型對外開放,將給中國發展帶來新動力及新天地。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三個意味」中還提到了中國經驗的可供借鑑問題。早些年已有西方論者提出了「中國模式」和美國「華盛頓共識」抗衡之說,但對此中國一直低調且不執着於模式出口。但有麝自然香,許多國家(包括印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學習中國經驗,一些歐美有識之士(如捷克總統)也表達了此種想法。

  凌昆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