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周偉立報道:有研究指治療阿茲海默症(俗稱「老人認知障礙症」)要在患者發病初期開始才有效,但目前本港能夠診斷早期該症的檢測并不普遍。有大學與醫院昨日宣布合作展開「早期阿茲海默症篩查研究」,以視網膜影像篩查華人患該症的研究。
研視網膜影像判斷早期患症
中文大學醫學院在種子基金有限公司及醫療衛生研究基金支持下,與養和醫院合作展開「早期阿茲海默症篩查研究」,以探討華人阿茲海默症的生物標記作認知障礙症檢測。早年中大研究發現,本港70歲以上長者每10人便有1位認知障礙患者,該症患者超過一半成因是阿茲海默症,患者腦部會積聚不正常的物質——澱粉狀蛋白及神經纖維纏結,導致腦細胞逐漸死亡,從而引致漸進式的認知退步,而有研究指,抑制澱粉狀蛋白的治療或能防止認知能力進一步下降,關鍵在於患者須在很早期,例如在輕度認知障礙階段接受治療才有效。
現時,診斷早期阿茲海默症需要使用澱粉狀蛋白——正電子腦掃描,或通過腰椎穿刺提取腦脊液進行檢測。不過此等檢測方法不普及并具入侵性。有見及此,中大腦神經科團隊希望透過開展「早期阿茲海默症篩查研究」通過視網膜影像技術及血液測試,尋找及確認以篩查華人獨有的阿茲海默症生物標記,以開拓新的檢測方法,目前該研究正招募100位年齡介乎50歲至80歲人士參與,包括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嚴重阿茲海默認知障礙症患者及認知功能正常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