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

快遞“十三病”:為何到如今仍不能“根治”?

2017-09-12
来源:搜狐科技

  網購的盛行及全面的覆蓋過程中,“出力”最多的中間節點絕對非快遞莫屬。但在給大眾帶來前所未有的打破地域、時間限制的購物新需求同時,快遞的成長過程始終伴隨著一系列負面事件。而自從菜鳥驛站、京東物流、順豐快遞等加大對快遞行業的整合、規范等“神操作”之後,雖然負面事件有所下降,但依然時有發生。

  近日,中消協與各地消協組織就《快遞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征求廣大消費者意見。目前,已經梳理出13個典型案例。而這13個典型案例,也正是快遞行業所存在的“頑疾”。為何在經過多年整治之後,這些“頑疾”依然得不到“根治”呢?

  “十三病”!這些“頑疾”困擾大眾

  如果詢問大眾對快遞的不滿,肯定會有太多太多的意見。而中消協梳理出的這13個典型案例,或者說快遞“十三病”,是其中最為突出的。相信其中很多“病”大眾都遇到過,並且受到其困擾,並生氣、鬱悶,甚至造成財產損失。

  簡單來看,快遞“十三病”主要是保價後不賠或貴重物品丟失後少賠、內件短少、快件損毀、快件丟失、延誤、掉包、簽收、送達、代收貨款、舉證、加價、快遞企業之間的數據之爭影響大眾體驗等。可以看到,快遞“十三病”是極其常見又飽受詬病的問題。而這些“頑疾”也始終困擾著大眾,最終影響快遞體驗。

  快遞物品損壞或不翼而飛、快遞人員態度惡劣且不送貨到人、舉證困難且快遞企業總是推卸責任、大眾一直處於弱勢地位……快遞行業存在的各種“頑疾”,讓人難以接受。

  “頑疾”難以“根治”的背後:有太多原因

  快遞飛速發展這么多年,但這些“頑疾”卻始終難以“根治”,其實是有著許多原因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寄收快遞是一種絕對的剛需,快遞企業根本不愁沒有客戶和用戶,自然也就會對服務質量不上心。也就是說,快遞是以企業為主導的一個壟斷性行業,和汽油、通信等行業類似——只不過快遞行業基本是以民企為主。

  從另一方面來看,為何京東物流、順豐快遞出現類似“頑疾”的負面事情很少?關鍵就在於它們采用的是直營模式,能夠進行規范統一的管理。當然,價格自然也會貴一點。而其他絕大部分快遞企業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加盟模式,難以對遍及全國范圍內的加盟商進行統一監管。甚至很多時候都是以罰款等手段進行強硬處理,也讓加盟商怨聲載道,最終這股怒火也波及到消費者。

  此外,目前很多快遞企業高科技、大數據等水平落後,由此導致快件的積壓、損壞、延誤等。而且快遞員的門檻太低,難免會出現個人素質良莠不齊的現象。雖然比例不高,但對於龐大的快遞員規模來說,已經足夠讓快遞行業出現各種困擾大眾的問題。

  當然,監管的缺失、不到位等也是部分快遞企業肆無忌憚的原因。比如在快件丟失或損壞後,如果消費者沒有進行報價,快遞企業往往將《郵政法》當做自己的擋箭牌——按照郵資費的三倍賠償,只會賠償數十元。而且快件在途中只會受到快遞企業的掌控,類似監控錄像等證據都在快遞企業手中。如果快遞企業不配合,消費者很難有證據去證明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

  讓快遞行業更透明,加大懲治力度

  快遞行業其實有點像生存於“陰影”之下,因為大眾只能看到快遞點到點的運輸過程,卻對過程中快件如何處理並不能完全掌握。為此,要想“根治”那些“頑疾”,首先就要從如何讓快遞行業更透明做起。

  此外,中消協日後推出的《快遞暫行條例》能否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也值得商榷。要知道,早在2015年10月國家郵政局就已經宣布要施行快遞實名制,並於2016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但現實卻是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實名收寄快遞仍然沒有全面落地,進展十分緩慢。

  《快遞暫行條例》能未來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也得先劃上一個問號。為此,加大懲治力度,將監管全面落實,對快遞企業產生威懾性,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就算《快遞暫行條例》發布,也會變成一紙空文。(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