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事不避難落實首置盤

2017-10-16
来源:香港商报

  特首林鄭月娥公布首份施政報告,推出的「港人首置上車盤」計劃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該計劃擬透過地契條款,要求發展商作混合發展,部分單位出售對象由政府規定,幫助收入較高、從未置過業的人買房屋。由於「首置盤」構思創新,且目前僅有大概框架而未有細節內容,坊間頗多議論,當中有期待、有建議,亦不乏質疑,甚至批評之聲,包括以「陰謀論」看待公私營合作,給落實相關計劃平添不小阻力。惟「首置盤」計劃可以起到釋放土地,增加房屋供應,優化置業階梯,紓緩夾心階層樓困的作用,符合香港整體利益,政府要做到執政為民,須以「事不避難」的作風,妥慎設計可行的、高透明度的政策方案,釋除市民疑慮,贏得社會理解,更好推動良策落實;市民亦應以樂見其成的心態,集思廣益,共同協助政府將好事辦好。

  一連幾日,林鄭出席多個公開場合,解說施政報告內容,談及最多的是「港人首置上車盤」政策,說明這是市民最為關心所在。施政報告提及,會選取一幅位於觀塘安達臣道的住宅用地,推行「首置盤」先導計劃,提供約1000個單位,并規定了出售對象的資格,至於與發展商的合作方式、售價安排、面積大小、轉讓年期限制、補地價等細節,明年年中才有答案。政府如此小心謹慎,顯示社會對「首置盤」計劃關注多,有爭議,推行時或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故必須思慮周全。

  箇中關鍵,是推行「首置盤」時,官商合作將成為主流,然而,此模式過去多次被標籤為「官商勾結」、「利益輸送」,令政府處理與商界的關系時忌諱多多。一方面,市民有此疑慮并不奇怪。為了不影響原定公屋及居屋的供應,「首置盤」必須另覓新的土地來源,而本港各大發展商持有新界農地面積約1000公頃,乃現成的選擇,公私營合作模式是最佳方式。問題是,農地改變用途成為住宅涉及多重手續,發展商如無必要,開發的意欲不大。政府若要與地產商合作開發農地,自然要以一些優惠條件吸引,這種情况下,政府極易被扣上「明益地產商」的帽子,政府有必要做好說服工作,正如林鄭昨所言,讓民眾清楚「首置盤」并非政府與發展商「閂埋門傾」。另一方面,社會應反思,「陰謀論」是否對政府和商界公平。發展商拿出手中廢弃農地開發平價房屋,配合政府加快加大供應,滿足基層和年輕家庭的上車需要,同時商家肯定算過一筆帳能在賣樓過程中保證一定的利潤,正是「一家便宜兩家着」,若只是因為擔心「益了地產商」,乾脆斷然排拒,寧願有地不用,讓政府繼續為找地絞盡腦汁,港人依舊望樓興叹,承受高房價的困苦,如此因噎廢食實不足取。

  關鍵之處,官商合作要有道。政府須緊守原則,聽取民意,在政策設計和執行上小心審慎,做到公開透明,公正平衡利益,贏得市民理解,以免節外生枝。而社會各界亦要提出有益建議,并做好監察者的角色,以利計劃順利落實。最要不得的,就是看待任何事都涉及陰謀論,引起不必要的爭拗,造成雙輸局面。

  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责任编辑:吴梓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