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大灣區化小市場為大市場

2017-12-28
来源:香港商報

  學研社研究員 吳桐山

  特區政府日前公布香港智慧城巿藍圖,勾劃未來5年發展計劃,目標是將香港構建成為世界領先智慧城市,增強香港的吸引力和可持續發展。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世界領先智慧城市?我不知道政府官員是否清晰了解這個距離有多遠,反正無論筆者本人,還是身邊的朋友,近年對香港的感受,都是「太原始」。由「原始」到「領先」,中間有多少個階段?憑什麼香港可以領先?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跳出政治掛帥思維冷靜思考。

  港網上購票要手續費

  不說宏大的,說點細節。近日又看到有人評論,為什麼香港網上買電影票要給手續費,而內地不僅無手續費,平台還補貼。互聯網購票的好處就是方便,智慧城市,就是利用好互聯網這個工具,讓大家的生活更方便。如果大部分人都懂得互聯網購票,人家一早已經將好的座位鎖定,你到看電影的時候才walk in進去,不可能有好位置。線下提前買,你就要跑兩趟。

  香港的問題在哪裏?有幾個關鍵點:

  第一,香港沒有競爭。香港已經是一個成熟、穩定的商業社會,主要的經濟環節,金融、房地產、旅遊、零售等等,全部都已經被「太公分豬肉」,而且結構好穩定。競爭對手就那麼幾個,大家都有默契,最好的「賺盡」方式就是各自在自己「地頭」抬價。以電影業為例,UA、MCL、百老匯及嘉禾四大院線已經瓜分市場。如果香港是一個池塘,這個池塘最大問題是沒有新水流進來,供應方和需求方都很穩定,各自的市場份額亦很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沒有動力以創新方式提升競爭力。

  第二,小市場在互聯網時代失去意義。在前互聯網時代,不少細小經濟體都在全球貿易自由化中蓬勃發展,這些經濟體有自由的出入口政策、完善的法制、成熟的服務業配套,可以扮演很好的中介角色。但在互聯網搭建的平台化時代,這些細小經濟體都面臨同樣的邊緣化危機。這是技術發展使然,非戰之罪,亦非人力所能挽回。就電影票網上購票手續費問題,UA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院商需要找獨立公司負責網上購票系統之日常營運及管理,然而電子購票成本不能納入票價之內,因此我們需要額外收取手續費以作營運補貼。」這也是事實。架設一個網絡購票系統,有好多屬於固定投資,使用人數越多效益越高。香港一條院線有多少間電影院?每天有多少人看電影?相反,內地一條院線有多少間電影院?因此,不難得出這個結果,就是香港的院線網上買票要收手續費,內地反而可以貼錢。一方面是競爭使然,另一方面是內地市場大得多,單單是買電影票帶來的流量廣告效益都價值不菲。

  小市場做互聯網「無肉食」

  筆者日前與一位騰訊技術方面的主管朋友午餐,談及騰訊年內加大資源在香港擴展業務,筆者說,其實香港市場如此細小,做互聯網根本「無肉食」,不過如果香港不再僅僅是香港,而是大灣區的一部分,那麼故事就完全不同。大灣區擁有6600萬人口,而且與廣大的內地市場無縫對接,如果市場能充分融合,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互聯網產業,都可以大灣區作為一盤棋來下,香港就可免被邊緣化。

  「一國兩制」固然是作為國家治理港澳地區的核心制度,獲得成功的實踐,但提出「一國兩制」這種創新制度的時候,世界還沒有互聯網,更沒有今天蓬勃的新經濟產業。任何制度都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作出調整。今天的生產技術明顯更傾向於大市場,如何打破兩種制度之間的藩籬,讓經濟發展無縫融合,是香港能否再創輝煌的關鍵。

  大灣區對香港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化小市場為大市場。其中要做好的,一是大膽作制度創新,二是在政治上撥亂反正,打破畫地為牢的頑固心態。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