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商报专稿】滬深在進步 香港怎麼辦?

2018-02-01
来源:香港商报

   周八駿

  香港所謂「主流媒體」有一個共同的長期養成的習慣,即:本地新聞往往被放在優先報道的位置。這樣的處理新聞的方式,不能簡單地評論對錯;但是,如果這些媒體同時輕視對國家和全球重大新聞的報道,那麼,就是明顯的錯失。

  莫輕忽內地發展

  最近,有兩則關於上海和深圳的新聞,主流媒體幾乎都輕視了。一是上海的GDP在2017年突破3萬億元(人民幣);二是深圳的GDP在2017年達到2.2萬億元(人民幣),在內地大城市中的排名,僅次於上海、北京而領先廣州。

  公允而論,《明報》對於深圳的進步給予了重視。1月22日其社評的標題是《深圳市躍居全國第三的前生與來世》,文章總結深圳過去:「40年前,深圳只是一條漁村;30年前,深圳還是一個依靠香港北遷的工廠搞來料加工的小城市;20年前,深圳開始經濟轉型;10年前,深圳的GDP仍然只及香港的一半。」文章展望深圳未來:「利用高科技作為載體,將大灣區打造成中國的矽谷,不但帶動這個區域、國家整體以至全球高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也將會是深圳再立新功的機會。」

  然而,一個同香港息息相關的問題被隱藏了——如果是深圳引領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中國的矽谷,那麼,香港在大灣區的位置將是什麼?

  對於香港,這樣的問題是不能迴避的。香港所謂「主流媒體」普遍迴避這樣的問題,而以本地新聞為主要關切,怎麼能夠擔當正確引導香港社會輿論的角色?

  更值得重視的是,香港的政治團體普遍也缺乏關於香港整體和長遠利益的深刻關切。隨提名期結束,關於現屆立法會4個議席補選的競逐越來越激烈。政界和媒體關注的是多少人代表哪些政治派別或團體參選,不關心參選人的政治口號對於香港的整體和長遠利益在多大程度上相關聯。參選者則不乏不知所提口號為何物者。

  反對派政治團體及其代表人物,在親手扼殺了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的機會後,已失去政治話語的設置能力。諸如反對高鐵西九龍站「一地兩檢」、重奪議會關鍵否決權之類的口號,缺乏對選民的吸引力。他們能夠寄望的,是其傳統支持者對他們的那一份日益稀釋的關照。他們沒有能力引領香港向前進,他們的衰敗是必然的。

  港必須融入國家

  但是,香港必須前進。人類歷史無數次地證明,無論民族、國家還是機構、個人,都會遇到前進與倒退、興盛與衰落、生存與死亡等等的十字路口或轉折點。當前,香港就處於前進與倒退的轉折點上。前進,就是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倒退,就是依然故我。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要主動與上海、深圳等內地大城市展開比賽。香港的政治團體和媒體有責任引導社會各界把注意力集中到香港如何不被上海、深圳等內地大城市趕上這一點上來。請注意:上海、北京、深圳分別是長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區、珠江三角洲的3個主要城市,如果香港被它們趕上甚至超越,那麼,香港在珠三角和中國的地位必定下降。難道這是香港居民希望的前景嗎?

  必須指出,香港至今仍有一些居民不申領回鄉證,這是他們的個人自由,但是,香港的前途無可選擇地必須繫於國家,這不是任何香港居民的個人意願所能改變的。

  必須指出,香港社會中激烈反對西九龍站實施「一地兩檢」的,不乏隨時可以離開香港、定居外國者,他們不關心香港被上海、深圳等內地大城市趕上甚至超越,他們只希望其有生之年能夠繼續把香港當作一個「安樂窩」。他們中間許多人,是抱着一種決絕的信念——如果香港不再是他們心目中的那個「九七」前的香港,那麼,他們寧願離開也可以離開這座城市,而罔顧他們的作為將會對必須留在這座城市的絕大多數居民造成多大的傷害。

  香港正處於前進與倒退的轉折點,建制派、尤其愛國愛港中堅力量必須提出既切合當前又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綱領和政治口號。譬如,以不讓上海、深圳超越為線索,提出一系列推動香港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行動綱領,以提振香港居民對美好前途的信心和奮鬥精神。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