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争端令部分市场人士担忧人民币可能承担较大贬值压力。在结束清明假期之后,人民币中间价周一大幅下调。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4月9日,人民币中间价报6.3114,创两周以来最低水平,上一交易日中间价6.2926。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盘价6.2999,上一交易日夜盘收盘6.3027。
人民币走向之争
华尔街见闻提及,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上周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随着贸易摩擦的升级,中国可以使用“压低本国货币”作为回击美国的两大王牌之一,另一张是限制美国服务业进口。
多位市场人士持不太乐观的立场。路透在4月3-6日期间对近70名外汇策略师的调查显示,到明年这个时候,多数新兴亚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将在0.5%-3%之间。但人民币未来一年的表现料迟滞。
德国商业银行分析师预计,未来几季人民币兑美元将略微贬值,因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下降。上述报道称,未来数周中国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可能指向中国经济略微放缓,部分归因于中美贸易之争的风险增加。
而中国建设银行人民币研究员韩会师认为,贸易冲突对人民币汇率方向上的影响高度不确定,人民币是否升值过度也十分值得商榷,担忧贸易战冲击人民币为时尚早:
首先,4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针对中国公布的500亿征税清单只是“拟加征关税”清单,在6月正式名单出来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
其次,即使“拟征税清单”最终变成“征税清单”,也不一定直接转变为对人民币的贬值压力。
最后,人民币是否存在升值过度有待商榷。
中国金融时报援引中国央行参事盛松成的观点称,应该吸取日本的教训,不能从贸易战打到金融战,避免汇率战:
我们既不应该引导汇率贬值,也不应放任汇率大幅升值。通过贬值促进出口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虽然短期内有可能获得价格优势,但不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当然我们也要尽量避免在升值方向上人民币汇率的超调。
1985年9月22日,美国联合德国、法国、英国与日本签署 “广场协议”,以此施压日本。作为当时美国最大债权国以及美国贸易逆差最大来源国的日本,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日元快速升值20%。
当年日本还实施了扩展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缓解国内经济压力,下调官方基准利率等。然而,利率的下调不仅没有拉动起消费,反而使得房地产、股票等金融性资产过度膨胀,日本经济由此进入泡沫经济时代。
今年一季度,境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上升3.7%,创出十年来最大季度涨幅,仅1月份升幅就超过3%,去年全年累计升值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