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苏万兴、叶清华、叶长风及叶玉安齐坐疑似战壕边,背后是烟波浩渺的沙头角及周边村落群。记者郑玉君摄
紅花寨遗迹(部分)全景图。
政府正籌備將新界北區紅花嶺指定為郊野公園,最快今年宣布落實,在其約500公頃的茫茫山嶺上,除了自然生態,還隱藏相信極具人文歷史價值的地方:紅花寨。據曾初步考察過的民間研究者及蓮麻坑村民表示,該寨應是數百年前的反清復明基地,現場仍留下疑似營房、糧倉、戰壕等遺迹。記者最近跟隨他們探察,更有新發現,在懸崖邊有第二條估計作瞭望之用的坑道,他們都期望政府做好保育工作,以免郊野公園成立后遺迹遭受破壞。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遭清官帶兵剿滅潰散
蓮麻坑背靠的大片綠地就是未來的紅花嶺郊野公園所在地,市民將可在規劃好的山嶺地帶游走,領略自然風光。而蓮麻坑村民從小就接觸紅花嶺,并知悉一個沒有文字紀錄,流傳世代的事件,山上有紅花寨,住有反清復明官兵,但后來卻變質成為山賊。
該村村代表葉華清表示,聽祖先流傳下來的說法,紅花寨的人,就是明末清初一批反清復明者,因此山寨是好老的遺迹,其歷史較蓮麻坑還悠久,該村在400年前,只有零散數戶人家。他說,村中父老曾向他憶述,近百年前,每年正月十五在風水塘前關帝廟,會擺放茶粿、米通、花生、年糕等雜糧,大家進行聚會分享儀式,以紀念紅花會。由此可推論,在地理上接近紅花寨的蓮麻坑村,有村民曾加盟他們絕不意外。葉華清續說,該批反清復明者后來淪為山賊,搶奪由蓮塘抬轎經山路往沙頭角的新娘,而該新娘正是官家之女,清官知道后大怒,帶兵剿滅,紅花寨賊離巢潰散,自此成荒寨。至於紅花嶺山名由來,有兩層意思,一是因紅花會而來,二是春天時分長滿紅杜鵑,令山頭都一片紅色。
叶万兴正在笔画疑似营房的浅层考究深度。
估计是粮仓的圆形遗址。
須讓更多人了解其價值
經過數百年時光,紅花寨早塌垮,被草樹掩埋,無人知曉它在哪里,但村民葉玉安多年前發現它的正確位置(詳見配稿)。數年前,適值撰寫村志,主編者香港史專家劉蜀永及文史工作者蘇萬興與村民到現場探究數次,并曾作淺層考究,發現有幾樣遺迹,估計是營房、糧倉、廚房及戰壕坑道,這些資料已寫進村志中,但圖片及文字都很少,難以窺全貌。
但紅花嶺成為郊野公園后必招徠很多游人,村民覺得有必要令多些人了解它的歷史價值;原來香港有個地方成為「還我漢江山,誓將滿奴滅」的反清復明基地。
乡导叶玉安兼做清道夫,现将遗迹草清除。
紅花寨偏離行山徑藏山坳
5月1日勞動節,艷陽高照,記者跟隨葉華清、另一名村長葉長風、葉玉安及蘇萬興,向紅花寨進發。車輛從坪輋五洲路轉入禾徑山路,再轉入一條單程石屎路,這路是往海拔489米的紅花嶺,但車路大約到海拔400米就沒有了,只能行山路,落車處有一個發射站,行一小段路見另一個發射站,再向前行見紅花嶺,在村民帶領下,續沿山徑走,到了一山坳,前方是海拔492米的紅花寨山,翻過后到麻雀嶺落沙頭角,這是一條甚受游人歡迎的行山路線,但紅花寨偏離行山徑,隱藏在山坳內。
據他們解釋,這地方成為反清復明者屯駐之地,在地理上是好位置,它東臨沙頭角海,有什麼風吹草動,可走落沙頭角,循水路逃走,西北面可走到蓮麻坑、蓮塘、打鼓嶺,亦可向南走到粉嶺、上水,其所在地是一個山窩,地勢較平坦,可種植花生、蘿蔔、番薯等為生。
叶玉安坐处就是小时候玩乐的水池,相信从前红花寨的人就在这里取水。
紅花寨的遺迹此際已被長草遮掩,葉玉安作先頭部隊,拿着割草機將一些遺迹包括疑似營房、糧倉、水池及通往坑道山路的草清除。清除雜草后的營房,是方形遺址,四周以石塊砌成,中間是平整土地面。疑似糧倉遺址是圓形,只剩下約一米高的圈圍石塊,西邊有一缺口,想是當年運糧食之進口。水池也是大約圓形狀,附近有小溪,但已被草樹及石頭占據,間現小水湲。通往坑道的山路不算陡峭,行了2分鐘便到山頂邊,葉華清等人突然往下走,進入一條坑道內,他們走了20多米便是盡頭,這溝深約一米,闊約0.7米,兩端是闊一點的圓形土坑,這條疑似是戰壕的遺址,居高臨下,可下望沙頭角海及周邊村落,有瞭望、屏蔽之用。
叶氏村民发现红花寨第二条坑道。
底可挖出更多東西考究
當記者正化身紅花寨兵,在坑道邊眺望沙頭角海之際,幾名葉氏村民走落兩三米的懸崖邊探察,未幾發現那里有一條相信又是用作瞭望台的第二條坑道,可繞道山丘后面。
蘇萬興表示,料不到這次再探訪有新發現,從現時的紅花寨遺迹看,坑道是人造的簡單工事,暫時已發現有兩條,相信駐守者達百人,而營房可能不只一個,無論營房、糧倉等,有待當局(古物古蹟辦事處)前來看看,嘗試挖掘,可能會挖出更多東西來考究。葉華清則希望政府重視遺迹,在開辟成郊野公園前,要做好保護措施,以免被破壞。
紅花寨上有这座莲麻坑四世祖开乔公之原配陈氏之墓,历史有数百年(2002年曾重修),反映这一带的田地为叶氏拥有。
游紅花寨廿次為村志盡心盡力
紅花寨遺迹得以曝光,熱心村務、曾出任村代表的葉玉安是關鍵人物,他當天單是在遺迹上除草,已用了半個多小時,在通往疑似戰壕的山路上,他教大家要認住一塊石頭,走過它就是坑道,他相信從前的紅花寨兵,都是這樣從山下的營房,走上山到坑道內值班戒備。
葉玉安說,小時就聽家中長輩說過,山上面有紅花寨,有一班反清復明官兵做了山賊。他個性奔放,小時「通山走」放牛,十多歲時走到那山窩地捉草蜢、摘野果,見到一些地方好奇怪,有一堆石頭,光禿禿(那時未長草),小河并沒有乾涸,水流進石砌大池,他在池內浸水,玩個不亦樂乎!再問叔伯兄弟,指是紅花寨,他沒有進一步探究,僅每年來看一或兩次。除了兩度赴英(讀書及工作)的十多年時間,年約60歲的葉玉安,來紅花寨最少有廿次。蓮麻坑要編寫村志,他義不容辭作嚮導,帶領編寫者及村中兄弟到訪這少年時愛游之地,他願望這處地方終可被保育,對村民及市民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