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華人革新協會副會長 文滿林
香港勞工就業率達97%以上,失業率跌至2.8%,創下近20年新低。有些行業更出現勞工短缺,乏人入行的現象,如三行建築業、老人院護理、酒樓飲食業等。商界極力向政府提出輸入外勞解決勞工短缺問題,但遭到勞工團體的反對,理由是一旦放寬輸入外勞,會衝擊本地勞工的切身權益。從另一方面來說,輸入外勞只能是一種權宜之計,一旦經濟不景,失業率上升,就會尾大不掉。
工聯會提出建議,增加新人入行津貼,吸引更多新丁加入建築業,是否有效,見仁見智。原因是在香港出生的新一代,無論是八十、九十後或零零後,都嬌生慣養,怕辛苦吃力,怕骯髒的厭惡性工作,不是人工高就能吸引他們入行。三行建築業的薪酬每日達一千多二千元,比不少行業薪酬高出一倍有多,緣何還是吸引不到「香港仔」入行。據知,近年加入建築業的工人包括建築業總工會理事長周聯僑所說的所謂15至29歲年輕人有所增加。其實這些新入行的新人,大多數都是新移民。不但建築業有這種情況,飲食業及護理業的從業員,也有一半以上都是新移民。可以說,新移民或在十年八年前申請來港的內地移民,已成為厭惡性行業勞工生力軍,比外勞還頂用。
個人認為,要解決行業勞工短缺,不一定要輸入外勞,稍為放寬每日單程證來港新移民數額,就可紓解。將每日150個名額適度增加20至30個,一年就增加7000多人來港,成為不少厭惡性行業勞工生力軍。這就不必動不動申請輸入外勞那般麻煩,引起勞工界的不滿。
以新移民來消除勞工短缺的困擾,無論從任何角度來說,總比輸入外勞好,不會有「手尾」,即合約未滿,香港經濟疲弱,失業人多的時候,還要不要他們。新移民今日是新移民,過了十年八載便是香港永久居民,就對香港有種承擔和歸屬感,大家就是一家人。新移民數額規定每日150個,然而去年平均每日只有130人,仍有增加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