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泉州社團聯會主席 葉建明
習近平主席外訪,並參加金磚國家會議後,返回北京的第一件大事是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擴大內需是關鍵
從特朗普口頭開打貿易戰到具體實施對中國產品增稅,過去這半年多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出現明顯的變化,外貿形勢嚴峻。如何應對新的複雜經濟環境,解決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外問題,實現經濟穩步增長,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態度是:集中精力修好內功,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政治局會議提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要抓住主要矛盾,採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加以解決。會議特別提出,下半年,要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根據會議精神,下半年經濟工作的主基調和主旋律將是「穩中求進」,「穩」字當頭。包括六個方面的穩定: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在外部不確定性增加的時刻,保持經濟發展的定力,以「穩定」應對萬變。
但是,穩定不是被動地等待,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會議貫穿積極主動應變的思維。會議強調,下半年將推進改革開放,繼續研究推出一批管用見效的重大改革舉措。要落實擴大開放、大幅放寬市場准入的重大舉措,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精心辦好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從年初開始,中央就明確表態:改革開放依然在路上。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宣布了一系列改革開放的具體舉措,令世界看到中國繼續改革開放、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決心。而此次政治局會議透露出的信息顯示,即使面臨外部變局,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不會改變。下半年國家將在「重大」、「管用見效」等方面找到深化改革開放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可望通過產業政策、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國有企業等方面的改革,實現既能短期內見到實效,也會對國家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形成新的國際競爭力。與此同時,通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辦好進口博覽會,進一步釋放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決心。
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擴大內需是關鍵,也有更大的迫切性。會議提出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有學者認為,這是對4月份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提出擴大內需的一種解決方案,也就是財政政策要在擴內需和調結構上發揮更大作用。包括通過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對沖價格下行和信用收縮給企業經營帶來的壓力,提高居民收入以促進消費;同時也包括對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減稅降費,使用結構性減稅政策優先支持符合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實現結構調整,經濟健康發展。
加大基建托底經濟
與此同時,加大基建托底經濟的力度,通過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來加大對基建投資的支持,以此直接促進擴大內需,其效果可能立竿見影。其重點將是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本次會議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
會議還特別強調,面對外部不確定性,當前關鍵是加強宏觀政策統籌協調,形成政策合力,精準施策,為中國經濟運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形成良好預期。為此,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就顯得極為重要。這是對智庫、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的要求。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中國不少機構對這個「善變」的「商人總統」以及他的政策走向的研究出現一些落差。在當前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更需要有一雙慧眼,從複雜的情況下實現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
「苦練內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傳統,即使是改革開放以來,這個優良傳統也在繼續。這40年來,中國經歷了多場風風雨雨,被「經濟制裁」、貿易戰威脅、金融危機……但風雨過後是彩虹,中國都一步步挺過來了,並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其中「強修內功」是一大法寶。
今天,持續的改革開放令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我們擁有了多元的增長動力、完備的產業體系以及充滿活力的國內市場,這一切賦予了中國經濟較好的韌性和迴旋餘地。今年上半年數據顯示,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78.5%;外貿順差收窄26.7%;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6.8%;服務業同比增長8.0%,整體經濟運行態勢較為健康,這些都有助於中國應對挑戰。雖然美國對中國貿易戰的影響可能會在稍後顯現出來,而且,可能還有更多更加複雜的局面出現,加上中國經濟經過40年的大發展,遭遇發展瓶頸,改革進入深水區。但「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中國經濟只有依靠自己,依靠改革開放,依靠不斷改革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不匹配的地方,強練內功,我們才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路披荊斬棘,實現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