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6

大刀闊斧增供應 「有求必應」不是夢

2018-08-29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隨著土地供應大辯論即將結束,加之新年度施政報告正在緊鑼密鼓進行諮詢,愈來愈多重量級相關聲音開始浮上台面。昨日,行政會議成員、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發表網誌,提出政府應以「提供住宅用地以滿足需求」作為政策目標,並進一步指在供應方面要立足將「供不應求」扭為「有求必應」;至於價格方面,則要消除外界對政府的「高地價政策」誤解。

  試問,哪位市民會反對「有求必應」的房屋政策?還是說,居然有人要維持現時「供不應求」的窘態?以至無視港人生活條件日益惡化,包括蝸居劏房的人數年年創新高、公屋輪候冊的等候時間年年創新高、就連私營納米樓的搶購宗數及價格都年年創新高?又有誰人會贊同「高地價政策」?甚而容許住宅用來牟取暴利,而非用來解決居住困難?所以,對此相信沒有多少香港人會說「不」。

  遺憾的是,土地供應大辯論開展至今,竟依然有人揚言香港根本不需拓地建屋云云,因而導致討論進程裹足難前,好大程度停留在「應否增供應」而非「怎樣增供應」;於是,任志剛向全港市民提出上述高水平願景,特別是以四字貫之--「有求必應」,絕對有其道理。首先,這必然是社會主流共識所在,直道出市民大眾一致心聲;而當確立這個供應大前提後,大辯論不單才可有效推進,更重要是,要實現這個宏大願景的話,開拓土地必然須大刀闊斧,小修小補注定無濟於事。

  任志剛還建議,可將財政盈餘注資至一間「特殊目的」公司(SPV),以負責香港土地開發及落實上述政策目標。不過,眾所周知,香港從來不缺錢,甚至不缺土地,只是缺乏拓地共識。所以,要把願景落實過來,歸根究底還在拓地。正如任志剛所指,阻止土地丟空甚至囤積居奇,固然是貫徹政策的應有之義;惟明顯地,大規模填海是必須的長期項目,但他仍擔心東大嶼計劃仍嫌不夠,故反問應否建立一個能夠長遠解決未來數十年土地短缺問題的戰略性土地儲備。至於短中期方面,他認為大刀闊斧措施還包括開拓農地和部分郊野公園用地。可見,土地供不應求問題積累至今,不採取多管齊下的辦法是不成的。

  「有求必應」堪稱香港人的房屋夢,但這個夢真箇可實現嗎?答案是100%能。常有聲音質疑,香港早已插針不入,豈有空間容納更多供應?數字反映,香港一千餘平方公里的總土地面積中,已建設土地只佔不足四分之一,但也成功讓700多萬人棲息了。換言之,哪怕只要多開發1%土地,亦可讓幾十萬人居住。何況,我們還可以填海造地,好像團結基金早前的擴大東大嶼填海建議,便可供最多110萬人居住,而其他建議亦可容納數十萬計人口。

  總之,只要市民認同「有求必應」的房策共識,這一願景就應能達致,事在人為,惟視乎大家有沒有共識,主事人有沒有決心罷。數十年來,香港人一直飽受房屋問題煎熬,愈住愈貴、愈細、愈擠的問題均不斷惡化。值此土地供應大辯論契機,我們誠應發揮智慧、凝聚共識,大刀闊斧徹底根治這個港人之痛!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