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83

探秘湘茶 走進中國黑茶之鄉

2018-09-04
来源:香港商報網

 安化黑茶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趙啟東 張思靜 見習記者 唐竟淳 報道:8月7日,由香港商報副總經理徐文带領的“香港文化專家媒體高層湘茶探秘考察團”A組嘉賓抵達“黑茶之鄉”湖南安化,考察、解讀“中國名片 安化黑茶”的历史文化,发現品牌價值及經貿商機。

  本次考察團由徐文先生带隊,成員包括香港茶味小集創辦人陳采月、香港奇香村茶行負責人林廣權、漢唐中華(茶)文化協會會長潘彼超及香港商報社長助理趙啟東。考察團先後來到白沙溪茶廠、萬隆產業園、中國黑茶博物館、安化紅茶博物館參觀走訪,並與業界進行深入交流。

  

 “香港文化專家媒體高層湘茶探秘考察團”嘉賓走訪“黑茶之鄉”湖南安化

  黑茶之鄉 神韻悠長

  安化地處湘中偏北、北緯28度黃金產茶带,是中國黑茶之鄉,萬里茶路的起點。這里群峰對峙,資水橫亙,云霧繚繞,山崖水畔不種自生的茶樹生長在六億年前形成的冰磧岩風化土壤中,微量元素豐富,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優質的生態環境造就了安化黑茶獨一無二的品質,成為大自然饋贈給安化最好的禮物,也是安化黑茶產業发展最大的優勢和基礎。

  黑茶历史悠長,因其獨特的清脂去油功效,古往今來,受到眾多名家喜愛。清代兩江總督陶澍曾寫詩道:“茶品喜輕新,安茶獨嚴冷。古光郁深黑,入口殊生梗。寧吃安化草,不吃新化好。宋時有此語,至今猶能道。”寥寥數句,道盡安化茶之獨到,“寧吃安化草”,充分說明安化茶的質量比外地茶猶勝許多,“茶品喜輕新,安茶獨嚴冷”,說明安化茶的口感和氣韻更為深沉和刺激,把飲茶提升到品茶的境界。紀曉嵐在《烏魯木齊雜記》中記有“附(茯)茶者,商為官制易馬之茶”,“唯附茶性暖能緩解之”,道出了黑茶解腥食的獨有功效。

  1917年7月,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學的毛澤東,為了解社會,“改造中國與世界”,在暑期邀了师兄肖子升外出“遊學”。兩人分文沒带,历時一個多月,遊历了長沙、寧鄉、安化、益陽、沅江五個縣的不少鄉鎮。毛澤東和肖子升到了安化縣城。一到縣城梅城街上,店鋪、茶館林立,茶商云集。他倆進入一家“來去茶館”,毛澤東有感而发,出口成章:“有茶有酒,香飄滿樓。”他倆各來一杯茶,聞其香,品上一口,味美香醇,連稱“好!”“妙!”“黑茶之鄉,名不虛傳!”茶館老板聽了,高興不已,得知他們是來自省府學堂的學生非常欽佩,並索他們書寫對聯一副:“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喝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1年,安化茶葉試驗場的楊潤奎仿制蒸青玉露名茶成功,產品曾敬獻毛澤東。毛澤東對1917年品嘗安化黑茶記憶猶新,要秘書回信勉勵。

  自2006年以來,安化立足資源稟賦,把黑茶產業作為跨越发展的強勁引擎,以產業項目為載體、以文化傳播和科學支撐為兩翼、以茶旅融合為突破口,大力推進安化黑茶產業的轉型升級。

  至2017年底,全縣茶園面積達到33萬畝,從事黑茶及關聯產業人員34萬人,茶葉加工企業150家,茶產業綜合產值152億元,茶產業稅收2.8億元,連續七年位居全國重點產茶縣四強,成為中國生態產茶第一縣、黑茶產量第一縣、科技創新第一縣、茶葉稅收第一縣。安化黑茶逐步成長為區域內規模大、品牌響、綜合效益高、带動能力強的支柱產業。

  

 安化千兩茶制作展示

  標准體系 質量保證

  有人說,安化黑茶的醇香飄散在馬王堆的漢墓里,在盛唐的宮廷中,在成吉思汗的馬背上,在大明王朝的茶馬司,在邊關大漠的歐亞大陸。為了延續這一縷醇香,通過近年來的堅守和努力,安化黑茶逐步建立完整的產品標准體系,擁有了良好的科技化基礎,逐步實現現代企業管理機制,擁有茶業規模企業59家,華萊生物、白沙溪等國省重點龍頭、高新企業11家;電商、微商等新業態迅速崛起,全國各類銷售專店、專櫃達4萬多家;全面實行機械化和自動化生產,多個企業已建成從鮮葉到成品的全自動化流水線和保健食品級的GMP生產線, “安化黑茶”品牌估價突破30億元。

  同時,在茶旅融合上,當地政府堅持“以茶促旅,以旅興茶”的思路。黃沙坪古茶市、中國黑茶博物館、中國黑茶大市場、云上茶旅文化園、梅山生態文化園、安化黑茶學校等茶旅重點工程已在建設和完善中。並以“千年黑茶、億年冰磧岩”為重要載體,啟動茶鄉花海、安化黑茶主題公園、縣城水上遊等項目前期工作,策劃和打造多條“以茶為媒”的精品旅遊線路,推進茶旅一體化進程。

  漢唐中華(茶)文化協會會長潘彼超先生在結束一天行程後,頗有感觸的表示,自己研究中國茶葉多年,來湖南之前對湖南的茶葉印象停留在低端粗糙之中,今次走訪安化,看到茶企規模及生產過程,完全改觀,湖南企業生產流程規范,生產標准與國際接軌,對湘茶充滿信心。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