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6

拓地解房困須議而決決而行

2018-09-27
来源:香港商報

  為期5個月的土地大辯論諮詢期昨天結束,社會各界就18個增加土地供應的方向充分發表意見,為香港尋覓土地。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早前已向特首林鄭月娥提交初期觀察報告,列舉5個社會討論得較多的選項以供參考,包括發展棕地、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利用私人新界農地儲備、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以及維港以外填海,好讓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在房策部分可以回應社會訴求。目前看來,填海、棕地及利用私人新界農地3個選項,獲得主流民意的認同和支持,即然如此,政府大可放膽去做,提前手進行準備,爭取以最快的速度,確定適合可行的方案,想方設法排除障礙,盡速展開拓地行動,以緩解房困,打破港人愈住愈貴、愈住愈細的怪圈。

  毫無疑問,香港房屋問題嚴重,必須得到解決,這是社會的共同意志。調查顯示,香港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地區,港人不吃不喝19.4年才能買得起一個住宅單位,屬於「極度嚴重負擔不起」。一般申請者的公屋輪候時間已延至5年或以上,逾21萬人居住在?房或環境差劣的住所,新建私樓單位「納米化」,年輕人因上車難而對前景感到悲觀,凸顯解決房困的迫切性。

  「沒有麵粉就做不到麵包」,增加房屋供應、改善生活空間的前提,是要有充裕土儲在手,展開土地大辯論,正是為了全面檢視本港土地供應的選項,希望能夠凝聚共識,減低政府覓地建屋時所遇到的阻力,令增加房屋供應的工作不再停滯不前。在諮詢期內,政、商、學界、基層市民、智庫團體等各方各面各階層,紛紛就土地開發方案表達意見,經過5個月的討論,顯示民意傾向維港以外填海、發展棕地,以及公私合營利用私人農地儲備,而對發展粉嶺高爾夫球場和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則爭議較大。

  雖然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表示,初步觀察報告沒有量化資料,僅供特首參考,而整體土地供應策略的詳細建議報告,要到年底才能提交,但有主流民意支持的拓地選項已很清楚,政府完全可以展開前期工作,無須等到最後結果出爐才採取行動。例如社會共識大的維港以外填海,政府現在就應手進行相關研究規劃工作,包括研究具體選址地點,確定填海的範圍目標,考慮做好保育工作,落實生態補償機制等,填海造地動輒需時15年至20年,時不我予,要以只爭朝夕的心態推動,才能盡快釋出土地;又如發展棕地,便要處理收地、清拆和賠償等問題,過程冗長,如何做好各方面協調,設立合理機制,做好發展規劃,政府也要有預案,有準備。在盡快釋出土地建屋回應社會殷切需求的大原則下,增加土地供應理應多管齊下,至於推動的重心和力度,則可依民意支持度高低來決定。

  香港社會多元,任何土地供應選項,都不會獲得百分百認同,然而本港土地短缺危機已是災難性的,除住宅用地,亦包括工商和基建用地,政府增地供應不能歎慢板,要有大手筆、大動作、大投入,關鍵還是要議而決決而行,以實際行動,掃除阻滯拓地的障礙。

  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