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明日大嶼 燃點希望

2018-10-24
来源:香港商報

「明日大嶼」計劃中擬大規模填海的坪洲及附近水域。

  方文雄

  日前,世界經濟論壇發表2018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本港排名下跌一位居第七,已被同處亞洲的對手新加坡超越。彼邦憑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礎設施和連通性排名第二,開放性是新加坡標誌性的特色,在基礎設施支柱方面同樣處於領先地位。過往兩城在競爭力上不相伯仲,本港近些年卻因為政治爭拗令一些關乎經濟、民生的基建項目未能上馬,或因司法覆核延誤和超支,反而浪費了納稅人的金錢。有道是:不進則退,隨着時間流逝,別人在進步,若我們還是停滯不前,競爭優勢就會慢慢消失。且不說政治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只論人均居住面積,新加坡政府興建的類似香港公屋之「組屋」,大至千呎的單位便讓普通香港巿民羨慕不已。

  香港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建屋需要土地,而資源從哪裏來?其實新加坡的情況和香港類似,土地供應有限,他們解決土地匱乏問題的方法便是——填海,數十年通過不停填海造地,新加坡土地面積擴大了50%,他們的成功經驗是否值得借鑒呢?

  香港缺地起屋、樓價高企,與巿民購買力嚴重脫節已是明顯的問題,歷屆政府均將此視為施政的重中之重。在最近發表的施政報告中,特首林鄭月娥提出未來擬在生態環境敏感度相對較低的交椅洲及喜靈洲附近分階段進行填海造地1700公頃的「明日大嶼」計劃,增加土地儲備,料可建成26萬至40萬個單位,供70萬至110萬人居住,創造34萬個就業職位,其中公屋和私樓的比例為7:3,以解決公屋輪候時間長、巿民「上車難」的問題。

  「明日大嶼」願景顯示了政府迎難而上、解決困局的魄力和勇氣,是香港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不僅可紓緩巿民居住難問題,亦為本港經濟發展帶來龐大動力。人工島建成後,將成為香港最大規模的新巿鎮,提供面積約400萬平方米之商場和寫字樓,是繼港島中區、九龍東後第三個核心商業區;發展概念中,新增土地會設立新交通樞紐,將港島、大嶼山及屯門連接起來,增添活力;島上還將研究採用再生能源、高能源效益設計和科技,先進的回收及廢物管理措施,提高綠化比率,發展為近零碳排放的社區,打造成為一個全新的「東大嶼都會」,讓巿民安居樂業。

  惠及下一代的福祉

  「明日大嶼」規劃亦將能實現構建世界潮流智能城巿之願景,為香港年輕人向上游,發揮創科、創業、創新能力締造最好條件:政府有一個安全土地儲備,便可以穩定樓巿及商業土地供應,在最短時間使香港長遠民生及競爭力得到保障,實在是香港未來幾代人之福。

  回眸歷史,香港有今日之規模,都是移山填海而來,自開埠以來,已有百多年填海經驗,維港兩岸鱗次櫛比的摩天大廈不少便是屹立於填海區上;沙田、馬鞍山新巿鎮及荃灣不少土地也是由填海而來,安置了數百萬人口。參考過往成功的經驗,「明日大嶼」不失為潛力巨大、藍圖宏偉的計劃。

  至於有人把「審慎理財」掛在口邊,擔心龐大的開支政府是否有能力負擔,其實這個擔心是多餘的。事實上,估價5000億的建造費並非一次過花盡,而是多年分攤,政府造了新地後可賣地有資金回籠,新增職位亦會為庫房帶來稅收,因此所謂耗盡庫房、政府破產只是危言聳聽之說。很多基建都有時效性及機會成本,若不抓緊機遇,恰如習近平主席所說的「蘇州過後無艇搭」,有錢而不肯投資,將全面落後對手,例如Google數據中心最終因本港土地不足而選擇落戶新加坡,便是敲響了警鐘。此外亦有人質疑,土地專責小組不是說還有另外十幾幅土地,其他棕地、農地可供選擇,為什麼不先用?只因徵用這些土地涉及到私有產權問題,收地免不了討價還價,甚至可能有司法程序,過程會緩慢而複雜。所以「明日大嶼」乃覓地之最佳方案,關係到全港700多萬人口的「安居夢」及惠及下一代的福祉。

  希望巿民以理性、客觀的態度看待填海拓地,作出明智判斷。有道是:安得廣廈千萬間,「明日大嶼」點燃了香港的希望!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