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没来,“银十”也未现。
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10月前三周,我国乘用车零售走势相对低迷,第一周的日均零售量为1.55万辆,同比下降49%;第二周的日均零售量为6.34万辆,同比下降12%,走势略有回升;但第三周的日均零售量又同比下降23%,为5.3万辆。
乘联会方面认为,由于去年同期处于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的尾期,高基数构成我国车市今年下半年销量同比下行的表现。
对此说法,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副主任李大伟表示认同。在10月30日举办的“2018汽车零部件‘双百强’”发布会上,李大伟表示,国内乘用车销量之所以出现连续3个月下滑,与之前的汽车优惠政策退出不无关系。
美国车市正遭遇螺旋式下滑
“当前,我国汽车销量已达到高位,而汽车的消费升级正进入瓶颈期,特别是第三季度,国内市场的消费信心有些下滑,这首先反映在类似汽车这样的耐用消费品上。但这只是短期现象,未来,国内汽车整体需求可能由高速增长期转向相对平缓期,海外市场的潜力正日益扩大。”李大伟说。
事实上,不仅是中国车市面临增长压力,美国车市也正在遭遇螺旋式下滑,且没有展现出迅速企稳回升的迹象。根据CNBC发布的最新报告,不少美国经销商认为,10月会是另一个惨淡的时段。
而极度依赖汽车工业的欧洲市场,当前局面也不乐观。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协会(ACEA)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9月,欧洲乘用车市场新车注册量为112.3184万辆,同比下降23.4%。
全球统一轻型汽车测试规程(WLTP)在欧洲的正式实施,对汽车厂商的生产和销售造成了极大的成本压力。以大众汽车为例,9月,大众品牌在欧洲的交付量下滑了43%。大众在一份声明中称,欧洲地区的销量下降导致该品牌9月的全球交付量也下降了18%。而之前,大众品牌的一些畅销车型因未能达到WLTP标准,出现了交付瓶颈。
零部件行业整合浪潮将加剧
全球车市遭遇增长压力,也影响到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业绩。“当前,由高度景气的整车市场驱动零部件产业迅猛增长的浪潮已逐渐退去,全球汽车行业开始步入缓慢增长的新常态。”罗兰贝格合伙人方寅亮预计,短期内,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实现持续但缓慢的收入增长,增速保持在3%左右,行业平均利润率则稳定在7%。
方寅亮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各区域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不尽相同:以美国、欧洲、日本等为代表的成熟市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增速将放缓;而以南美、俄罗斯和中东为代表的市场,汽车零部件产业则保持强劲增长;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将回归理性发展,本土零部件企业将面临竞争加剧、现有产品附加值较低等困境。
根据罗兰贝格的研究报告,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规模效应凸显。从收入规模来看,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前一百强企业的年营收额总计超1.15万亿元,同比增长36.32%,其中营收增幅超50%的企业共有11家,营收增幅超20%的企业共有34家。而2018年截至目前,前一百强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有12家出现营业收入下降。
“目前,我国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已达12590家,其中相当数量的零部件企业存在业务结构相对单一、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未来,行业整合浪潮将进一步加剧。”方寅亮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关排放环保要求的引导效应下,小排量发动机部件和电动力系统零部件将迎来增长期。有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小排量涡轮增压机在我国整体乘用车销量中的占比已接近1/5。而在国内百强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目前将电动力系统作为主导产品的企业已达10家,将其作为重点业务的供应商2017年的营收增幅超过30%。